成都,世人皆知的“天府之国”,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民,一直都喜欢享受生活,也有着一颗容易满足的平常心。在三年前遭遇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人们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秩序曾被打乱,有患者朋友问:在疫情以后,有时还会担心,甚至担心买不到食物,出现囤积的现象该怎么办呢?我们一起来看看解答。
1.过度囤积废旧的、没有价值的物品,以至于影响了正常生活可能是一种病吗?
答:是有可能的。实际上,如果过度的囤积废旧的、没有价值的物品可能就是一种疾病,精神病学上称囤积障碍(hoarding disorder)。《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SM-5)将其作为一种独立的精神疾病。囤积障碍是以持续地难以丢弃物品为主要表现的精神障碍。其实所囤积的物品,已经脱离了自己原本需要的用途,变为了囤积障碍者“精神上的物件”。 囤积者通过保存物品,回避决定物品是否需要丢弃的焦虑感,久而久之,正性情绪与节省、获取等行为产生连接,囤积得以强化。如果不加干预,囤积障碍的病程就会呈慢性、进行性加重。
2. 囤积障碍的人有哪些临床表现呢?
答:临床表现主要包含以下核心症状,持续地难以丢弃大量看似无用或没有价值的物品(常见的有囤积报纸,旧衣服,包,书和文书工作等);患者会因囤积而感到痛苦,并导致社会功能的损害;居住的地方堆满了囤积的物品,以至于这些地方不能发挥正常的功用(注意一定要符合以上标准,同时一定要影响了正常的社会功能了哦,比如疫情期间的适量囤菜就不属于囤积障碍哦,不属于哈)。80%~90%的患者可同时表现出过度收集,最常见的形式是过度购物或获得免费商品。
目前研究认为囤积障碍可能影响到了2%~6%的人口,其中老年人群(55~94岁)的患病率为中青年(34~44岁)的3倍。一部名为《英国囤积王》的影片就真实记录了多位爱囤积的老人,家里堆满了旧报纸、塑料袋、锅碗瓢盆、盒子、废纸等等。东西越积越多超过了正常储存空间,以至于无法正常使用厨房、客厅、卧室等生活空间,有的患者在堆满杂物的屋子里,过着蜷缩的生活。同时给自己以及同居住者生活带来影响,脏乱的环境,容易产生家庭矛盾,囤积的东西太多,老人和孩子绊倒发生的风险大大增加;报纸、书籍等易燃物品被大量囤积还可能存在火灾隐患。
需要注意的是约75%的囤积障碍患者同时存在焦虑障碍或者抑郁障碍、社交恐惧症及广泛性焦虑障碍,注意力缺陷在囤积者中也很常见。此外有的囤积症状是可能由脑肿瘤、颅内感染等疾病造成的,因此建议到专业医院就诊。
3.那么,如果出现焦虑抑郁情绪怎么处理呢?
答:由于每个人先天气质特点、面对外界应激的处理模式、成长过程中的遭遇等各有不同,当您觉得自己无法面对,出现睡眠障碍,过度紧张、恐惧、担心,焦虑,情绪低落等负面情绪时,您可以试着多和家人聊聊,通过视频等方式和朋友相互鼓励,尝试学习练习自我关怀的技术,比如寻找“心灵安全岛”,居家尝试着学习一门新的菜肴,打扫卫生让自己运动起来等等。如果您实在无法通过自身的努力调整到可控范围,可及时寻求精神科专业医生的帮助。
总结:瓣膜置换患者抗凝治疗情况与其生命及生活质量密切相关,要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具体用药,除了规律服药外还应注意饮食及其它药物相互作用,在服药期间如遇不了解的情况及时联系医生,定期到医院专业科室复查,最长不要超过3个月,最后,真诚的祝愿广大患者幸福、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