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准妈妈在怀孕前血压都是正常的,可是怀孕后出现高血压的情况,一部分准妈妈听到自己血压偏高就会过度紧张,甚至焦虑,另一部分准妈妈却一点都不重视,直到出现抽搐、昏迷、胎盘早剥等并发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我们又该注意些什么?本文给大家进行一一科普。
什么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妊娠与高血压升并存的一组疾病,是妊娠期特有的常见疾病,包括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前期、子痫、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压和慢性高血压伴发子痫前期,该病临床表现多样,多会在妊娠20周首次出现高血压并持续到产后12周,包括蛋白尿、水肿、全身多脏器损害,严重者可出现抽搐、子痫、昏迷。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严重威胁到了母婴的健康及安全,尤其子痫前期-子痫是导致孕产妇及围产儿病率及病死率升高的主要原因之一。妊娠高血压严重威胁到了母婴的健康及安全,也是我国孕产妇、胎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妊娠高血压,是孕妇在妊娠期间的常见疾病,包括妊娠高血压、子痫前期、子痫、慢性高血压、慢性高血压并发子痫前期等。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对胎儿有影响吗?
各位孕妇在患上妊娠高血压后,想必最为关心的问题就是:妊娠高血压会不会对胎儿有影响?
在患上妊娠高血压后,孕妇容易因全身小血管发生痉挛后,导致胎盘供氧、供营养物质功能不足,因此胎儿出现生长受限,脑部神经发育受到影响,甚至可能在怀孕期间出现胎盘早剥,导致胎儿急性缺氧、缺血,严重的甚至会导致死胎、新生儿死亡。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对孕妇有什么影响?
妊娠期高血压的病理改变是全身小血管痉挛,机体处于一个缺氧缺血的状态,会导致孕妇脑、心脏、肝、肾和眼等多个重要脏器受损。症状较轻者可出现头痛、视物模糊、蛋白尿、水肿、代谢紊乱等,严重者可出现抽搐、心肝肾功能衰竭、凝血功能障碍、产后出血,甚至会导致孕妇死亡。因此当孕妇发现自己在孕期血压异常升高时,千万不要掉以轻心,应当尽快前往医院进行专业检查,不过在确诊后也不要过分担忧,因为妊娠期高血压是可防可控的。及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对症处理,才能对孕妇自身及胎儿的影响降到最低。
哪些孕妇容易患上妊娠期高血压?
² 孕妇年龄≥35岁,BMI≥28kg/m2
² 既往有高血压病史,或有家族史
² 本次妊娠为多胎妊娠、首次妊娠、妊娠间隔≥10年
² 患有慢性代谢性疾病及自身免疫性疾病
² 不规律或不适当的产检
预防措施
孕中期可通过检查胎盘生长因子等预测高危人群,可能有效的预防措施有:
1.良好的作息,合理饮食,适度的锻炼:孕早期开始养成良好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休息和睡眠时间,注意孕期营养,增加蛋白质及多种维生素的摄入,孕中晚期补充铁剂,钙剂,控制孕期体重的增长,适当的锻炼如散步、孕妇瑜伽等。
2.阿司匹林(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孕20周前口服小剂量阿司匹林100mg,对妊娠期高血压可以达到很好的预防效果。
得了妊娠高血压,怎么办?
虽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很可怕,但还是可防可控的,孕妇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以下这些措施:
1.定期检查:医生会定期检查孕妇的血压和尿蛋白含量,以确保病情得到控制。
2.药物治疗:医生可能会给孕妇开一些安全的药物来降低血压,以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
3.住院治疗:如果孕妇的高血压病情较为严重,医生可能会建议住院治疗,并对血压进行严格控制。
4.适时终止妊娠:如果孕妇的高血压病情非常严重,需要及时行剖宫产。
结束语
当孕妈妈被查出有妊娠高血压后,也不要过于担心,应当调整好心态积极配合医生治疗,以此控制住病情,一般情况下只要积极治疗、合理管理,尽早发现、尽早治疗,妊娠高血压病情是可以得到控制并好转的所以,患有妊娠高血压的患者一定要切忌,遵医嘱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