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广播电视报由四川广播电视台主管,是优秀的省级媒体平台,平台汇聚全国名医,展示优秀科普内容,促进社会健康知识普及,提升全民健康素养,科学普及、健康同行是我们平台的使命和目标!
当前时间:2025年11月26日 星期三
肠道小卫士:如何通过营养改善孩子的排便问题?

2025-08-22

期次:34期版号:2作者:卢秀 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619次浏览[发表证书]

在儿科门诊,家长常常带着担忧问:“医生,我家孩子怎么老是便秘?”或者“孩子每天都拉稀,是不是肠胃不好?”排便问题几乎是儿童健康最常见的困扰之一。虽然多数情况不至于危及生命,但却直接影响孩子的生活质量和成长发育。肠道是

人体最大的消化器官,它不仅负责吸收营养,还像一座庞大的“菌群花园”,其中的微生物与孩子的免疫力、代谢甚至情绪都息息相关。对孩子来说,肠道健康的稳定尤为重要,而饮食与营养正是改善排便问题的关键。

1.孩子排便问题为什么常见?

儿童的消化系统尚在发育,肠道蠕动能力不及成人,加上饮食习惯不规律,容易出现排便异常。便秘常见于饮食纤维不足、饮水太少、久坐不动的孩子,有的孩子因为排便时疼痛,逐渐形成“憋便”习惯,导致越拉越困难;腹泻常见于感染、乳糖不耐受或饮食过敏,也可能因进食不当导致肠道菌群失衡;排便不规律表现为有的孩子一天几次,有的两三天一次,只要粪便性状正常、孩子精神状态好,就无需过度焦虑,但若伴随不适,就需关注。

2.膳食纤维:肠道的“扫地工”

提到改善便秘,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吃点香蕉”。其实更核心的是膳食纤维。膳食纤维分为可溶性和不溶性两类:可溶性纤维,如燕麦、苹果、胡萝卜能吸水形成凝胶,软化粪便,促进益生菌生长;不溶性纤维,如全谷类、蔬菜、豆类外皮能增加粪便体积,刺激肠道蠕动。很多孩子的饮食以精细主食、肉类和零食为主,缺乏蔬菜和水果,膳食纤维远远不足。适量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物,就能帮助肠道恢复自我清洁的功能。

3.益生菌与益生元:守护肠道的小卫士

肠道里生活着上百种细菌,其中有益菌和有害菌的平衡决定了肠道功能是否稳定。益生菌,如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有助于调节菌群,改善便秘和腹泻。对于乳糖不耐受的孩子,适当补充益生菌能缓解症状。益生元则是益生菌的“食物”,如菊粉、低聚果糖,存在于洋葱、香蕉、大蒜等食物中,可以促进有益菌生长。

但益生菌并不是万能药,不是所有腹泻或便秘都需要额外补充。对大多数孩子来说,均衡饮食、规律作息才是维持肠道健康的根本。

4.充足饮水:让肠道“润滑”起来

水分是粪便软化的关键。如果饮水不足,再多的膳食纤维也难以发挥作用。很多孩子平时不爱喝水,或者习惯喝含糖饮料,这对肠道没有帮助。家长可以通过日常习惯培养孩子主动喝水,比如早晨起床后一杯温水,户外活动后适量补水。对于已经出现便秘的孩子,充足饮水能让粪便更容易排出,减少排便时的不适。

5.乳制品与乳糖耐受

乳制品是儿童获取蛋白质和钙的重要来源,但部分孩子存在乳糖不耐受,喝奶后容易腹泻、胀气。这种情况下,不必完全排斥乳制品,可以尝试低乳糖或无乳糖牛奶,或者选择酸奶、奶酪等乳制品,因其乳糖含量较低且含有益生菌,更容易被消化吸收。这样既能保证营养,又能减少对肠道的刺激。

6.良好的饮食习惯同样重要

营养不仅体现在吃什么,还在于怎么吃。规律的三餐能帮助肠道保持稳定的节奏,避免暴饮暴食或挑食;减少薯片、炸鸡、甜饮料等高糖高脂食物的摄入,可以避免菌群紊乱,降低便秘或腹泻的风险;细嚼慢咽则能减轻消化负担,让食物更好地被吸收。这些看似简单的习惯,对孩子的肠道健康却影响深远。

7.何时需要就医?

大多数排便问题可以通过饮食和生活方式改善,但若出现以下情况,就应及时就医:持续便秘或腹泻超过两周;粪便带血或伴随体重下降;腹痛频繁影响日常生活;怀疑食物过敏或乳糖不耐受。医生会结合病史、体格检查,必要时安排实验室或影像学检查,明确病因并给予针对性治疗。

孩子的肠道就像一片正在成长的土地,需要水分、纤维和菌群的共同滋养。排便问题虽常见,但绝不是小事。通过科学的饮食结构、规律的生活习惯以及必要时的医学干预,大多数孩子都能逐渐恢复顺畅的排便节律。对家长来说,关键是学会观察孩子的信号,并用合理的营养方式守护他们的肠道。让膳食纤维做“清道夫”,益生菌当“小卫士”,水分当“润滑剂”,共同帮助孩子建立健康的消化系统。健康的肠道不仅意味着顺畅的排便,更是孩子生长发育和免疫力的重要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