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先生,28岁的程序员,在一次流感后,开始感到胸闷、心悸,跑步时甚至出现呼吸急促。经医院检查,被诊断为病毒性心肌炎。一场感冒过去,不适感却迟迟未退,甚至出现胸闷、心慌、动不动就喘……当心,这可能是你的心脏在发出警报信号。
1.震惊!感冒怎么会变成心脏病?
感冒,这一看似寻常的疾病,实则可能成为心脏健康的潜在威胁。感冒的确是上呼吸道的病毒,但有些病毒(比如流感、腺病毒、柯萨奇病毒,还有新冠)会“跑”到心脏去。
它们先在肺里搞事情,引发呼吸道症状,然而它们并不满足于此,会随血液流动溜进心脏,像小偷从后门偷偷进了发动机房,弄坏了心肌细胞,这就叫病毒性心肌炎——一种因为病毒感染而引起的心脏炎症。
2.
为什么会偷走你的心跳?
病毒一进心肌细胞,就像点燃了细胞里的“燃油”,导致细胞受伤甚至死亡。心肌细胞是心脏收缩和舒张的关键,一旦受损,心脏的泵血功能就会受到影响。接着,身体免疫系统在清除病毒的过程中,可能产生“过度反应”,如同警卫部队在抓捕小偷时不小心破坏了现场。结果,这种过度反应的免疫损伤会继续削弱心脏的泵血功能,心跳变得不规律、力量不足,就好像正常的节律被“偷走”了一样。
3.感冒人群需注意哪些报警信号?
(1)胸闷——像气球被压住,空气进出困难。(2)心悸——感觉心跳漏拍、过快或不规则,像混乱的鼓点。(3)乏力——身体像没油的车,动力不足。(4)呼吸困难——轻微活动就气促,提示心脏供血可能不足。
只要感冒后1 3周出现其中两项,尤其伴随发热或呼吸急促,就要立刻去医院。
4.如何战胜疾病,并找回你的心跳?
治疗通常分两段:
(1)急性期:先给心脏补足燃料和冷却(氧气、严密监护和休息),再用抗病毒药把病毒这个“小偷”赶走,最后用短程糖皮质激素“安抚”过度的免疫反应,防止其对心肌造成进一步损伤。(2)恢复期:核心是保护心功能、促进修复。医生通常会使用β-阻滞剂、ACEI/ARB类药物来为心脏“减负”,并像安装“稳速器”一样帮助心脏更有效地工作。同时,在医生指导下逐步进行低强度有氧运动,如同为发动机做温和保养,循序渐进地恢复心脏活力。
5.预后如何?
还记得正文开头的陈先生吗?在住院期间,经过针对性治疗和休养后预后良好,心功能可在3个月内恢复到正常水平,重返正常工作和生活。但是如果治疗延误或合并其他疾病,可能出现心室重构、心衰甚至心律失常的长期风险。因此,早发现、早治疗是关键。治疗结束后要定期复查(心电图、心肌酶、心脏超声),监测恢复情况,必要时调整药物。
6.结语:三步守护,让心跳回归平稳
(1)警惕:感冒后出现胸闷、心悸、乏力,立刻去医院检查——别忽视身体的报警信号。(2)检查:心电图+心肌酶+心脏超声,三把钥匙一起打开诊断大门。(3)治疗+预防:抗病毒+短程激素+心功能药物+康复运动;平时做好疫苗接种和个人防护——把防盗系统装好,让病毒无路可入。
把这“三步”记在心里,感冒不再是偷走心跳的暗箭,即便遭遇病毒性心肌炎,病毒性心肌炎也能早发现、早治疗,守住每一次健康的心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