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广播电视报由四川广播电视台主管,是优秀的省级媒体平台,平台汇聚全国名医,展示优秀科普内容,促进社会健康知识普及,提升全民健康素养,科学普及、健康同行是我们平台的使命和目标!
当前时间:2025年10月23日 星期四
月经周期那些事:从初潮到绝经,女性生理健康科普指南

期次:30期

版号:46作者:王海凌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 妇科 发布时间:2025-07-25773次浏览[发表证书]

13岁还没来月经正常吗?”“月经提前或推迟一周,是不是身体出问题了?”“45岁月经变少,是不是要绝经了?--月经是女性特有的生理现象,从初潮到绝经,伴随女性近30年,却有很多人对月经周期的规律、异常信号一知半解。了解不同阶段月经周期的特点,能帮女性及时发现健康问题,守护生理健康。1.先懂基础:正常月经周期是什么样的?月经是子宫内膜周期性脱落的结果,正常周期有3个核心指标,可作为判断健康的“基准线”:

(1)周期长度:21~35天均属正'常比如每月固定28天来,或25~32天波动,只要规律,就无需担心;(2)经期时长:3~7天结束,若每次都4~5天干净,属于正常;若短于2(点滴即净)或长于8(淋漓不尽),需警惕异常;(3)经量多少:经量过多表现为:自觉经量多,影响女性的身体、社交、情绪和日常生活质量;经量过少表现为:女性自我感觉月经量较以往明显减少,点滴出血、时间缩短,通常1次月经总量不能浸透1张日用型卫生巾。2.分阶段解析:从初潮到绝经,月经周期的“变化密码”

女性一生的月经周期会随年龄、激素水平变化,主要分3个阶段,每个阶段的特点和注意事项不同:

(1)初潮期(12~15):月经“不规律”是常态。特点:青春期女孩第一次来月经(初潮)后,1~2年内月经周期可能不规律,比如2个月来一次,或一个月来两次,经量时多时少;原因:此时卵巢功能尚未成熟,激素分泌不稳定(雌激素孕激素水平波动大),导致子宫内膜脱落不规律。(2)育龄期(16~45):周期稳定,警惕“异常信号”。这一阶段卵巢功能成熟,月经周期相对规律,若出现以下异常,可能是健康预警:周期突然素乱:原本28天周期,突然变成20天或40天,且连续3个月不规律,可能与压力大(如熬夜、焦虑)、多囊卵巢综合征(伴多毛、长痘)、甲状腺功能异常(伴怕冷乏力或怕热、心慌)有关;经期延长/经量异常:经期超过8天仍不干净,或经量突然增多(1小时湿透1片卫生巾),可能是子宫肌瘤、子宫内膜息肉导致,需做B超检查;若经量逐渐减少(每次仅用护垫),可能是卵巢功能减退,需查激素六项。(3)围绝经期(45~55):周期“渐行渐远”,平稳过渡。特点:45岁后,卵巢功能逐渐衰退,月经周期开始变长(如从28天变成35天、45),经量逐渐减少最终1年没来月经,即为绝经。3.日常护理:3个“护经”要点,减少不适与疾病

无论哪个阶段,做好经期护理都能减少不适,降低妇科疾病风险:

(1)经期清洁:“温和清洁”是关键。每天用流动温水清洗外阴(从前向后洗,避免洗阴道内),不用肥皂、沐浴露等刺激性清洁用品;勤换卫生巾/卫生棉条,避免细菌滋生引发阴道炎;经期可洗澡(选择淋浴,避免盆浴),洗完后及时擦干身体,头发吹干,避免受凉。(2)饮食与运动:避开“禁忌”,适度活动。饮食:经期可吃温性食物(如红枣、桂圆、瘦肉、菠菜补充铁和蛋白质),避免冰饮、辛辣食物(如辣椒、火锅)、咖啡因(咖啡、浓茶,可能加重痛经);运动:经期避免剧烈运动(如跑步、游泳、爬山),可做温和运动(如散步、拉伸、经期瑜伽),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痛经和水肿,但以“不疲劳”为原则。(3)情绪与作息:别让“压力”影响月经。经期激素波动易导致情绪敏感,可通过听音乐、聊天、冥想缓解压力,避免焦虑、生气(情绪波动会加重痛经、导致经量异常)

总结:月经是女性健康的“晴雨表”从初潮到绝经,月经周期的变化反映着女性身体的健康状态。了解不同阶段的规律与异常信号,做好日常护理,出现问题及时就医,就能让月经成为守护健康的“好帮手”,而非“负担”。记住,关注月经健康,就是关注自己的一生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