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广播电视报由四川广播电视台主管,是优秀的省级媒体平台,平台汇聚全国名医,展示优秀科普内容,促进社会健康知识普及,提升全民健康素养,科学普及、健康同行是我们平台的使命和目标!
当前时间:2025年10月23日 星期四
疫苗接种后有哪些注意事项?

期次:30期

版号:45作者:章亚群青神县罗波乡卫生院 发布时间:2025-07-25824次浏览[发表证书]

疫苗接种是预防传染病的有效手段,但接种后的科学护理同样重要。正确的护理不仅能减轻不适,还能确保疫苗发挥最佳保护效果。

1.接种后需在现场留观30分钟

几乎所有疫苗接种点都会要求接种者在接种后留观30分钟,这是有重要医学依据的。极少数人可能在接种后出现急性过敏反应,如过敏性休克。

这类反应通常发生在接种后几分钟到半小时内。在医疗场所留观,一旦发生严重反应,医护人员可立即采取急救措施,保障生命安全。

留观期间建议:保持安静状态,不要四处走动或匆忙离开;注意自身感受,如有不适立即告知医护人员。

2.接种部位的正确护理

1)保持清洁干燥:接种后当天通常建议避免洗澡,主要是为了防止水进入针眼引起感染或局部反应。如必须清洁,可使用毛巾擦拭身体其他部位,避开接种区域。(2)避免搔抓揉搓:部分疫苗如百白破、乙肝疫苗等接种后,局部可能出现红肿、疼痛或硬结。这是正常免疫反应,

通常2~3天内自行缓解。切勿搔抓、揉搓或热敷接种部位,以免加重症状。穿着宽松舒适的衣物,减少对接种部位的摩擦。

3)异常情况处理:如接种部位红肿范围持续扩大、疼痛剧烈或出现化脓现象,应及时就医。

3.接种后日常生活管理

1)饮食方面:接种后一周内建议保持清淡饮食,多喝水。避免饮酒以及食用辛辣刺激、海鲜等容易引起过敏的食物。适量增加蛋白质和维生素摄入,有助于免疫系统产生抗体。(2)活动与休息:接种后24小时内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加重反应或引起不适。保证充足睡眠,休息有助于免疫系统发挥作用。但也不必完全卧床,适度日常活动是可以的。(3)用药注意事项:接种后尽量避免自行服用退烧药或止痛药,除非反应严重或经医生指导。研究表明,某些退热药可能会干扰免疫反应。如必须用药,应咨询医护人员。

4.常见反应及处理方法

1)普通局部反应:接种部位疼痛、红肿、硬结,通常48小时内达高峰,随后逐渐缓解。可用清洁毛巾冷敷缓解不适

(除非医护人员有特殊嘱咐)。(2)全身反应:①发热:低热(37.1~38.5)可通过多喝水、适当休息缓解;中高度发热可物理降温或遵医嘱用药。②乏力、头痛:适当休息,通常1~2天内自行缓解。③食欲减退:提供易消化食物,少食多餐。

这些反应通常是免疫系统正在工作的表现,一般1~3天内自行消失。

5.需要警惕的异常反应及就医指征

虽然严重不良反应极为罕见,但了解以下警示信号至关重要:

1)立即就医的情况:高热超过39℃且持续不退。接种后出现严重过敏反应(呼吸困难、面部肿胀、心跳加速)。抽搐或意识障碍。接种部位严重化脓或持续剧烈疼痛。(2)咨询医生的情况:发热或局部反应持续超过3天。出现皮疹或其他不确定的症状。婴幼儿异常哭闹不止超过3小时。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严重反应的发生率极低,远低于传染病本身带来的风险。

6.特殊人群的额外注意事项

1)婴幼儿:接种后家长应密切观察孩子精神状态、食欲和睡眠情况。避免

在接种后立即添加新的辅食种类,以免混淆过敏原。(2)老年人:基础疾病较多的老年人接种后需继续规律服用日常药物,监测血压、血糖等指标。(3)慢性病患者:免疫缺陷患者、肿瘤患者等特殊人群接种后反应可能不同,应遵循专科医生的特别指导。(4)孕妇:接种疫苗前应咨询产科医生,接种后注意监测胎动和身体反应。

7.完成全程接种的重要性

许多疫苗需要接种多剂次才能形成充分保护。务必按预约时间完成后续接种,并保存好接种记录。每次接种后都应注意上述事项,不能因为前几次无不良反应而掉以轻心。

疫苗接种后的适当护理是确保疫苗发挥最佳效果的重要环节。了解这些注意事项,既能减轻不必要的焦虑,也能在真正需要时及时寻求医疗帮助。科学看待疫苗接种反应,不轻视也不过度恐慌,是我们对自身和家人健康负责的表现。

记住:疫苗接种是预防疾病的重要手段,而接种后的科学护理则是让这一手段发挥最大效用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