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喘是儿童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咳嗽、胸闷和呼吸困难。对于哮喘患儿而言,雾化吸入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给药方式,能够直接将药物送达气道,快速缓解症状。然而,许多家长在居家护理过程中,由于操作不规范或忽视细节,可能影响治疗效果,甚至导致不良反应。因此,掌握正确的雾化吸入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至关重要。本文将详细介绍儿童哮喘居家雾化吸入的步骤、常见误区及科学护理建议,帮助家长更好地管理孩子的哮喘病情。
1.什么是雾化吸入治疗?
雾化吸入是指通过雾化装置将药物溶液或混悬液转化为微小雾滴,患儿通过呼吸将药物吸入呼吸道和肺部,从而达到治疗目的。相较于口服或注射给药,雾化吸入具有以下优势:(1)起效快:药物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减少全身副作用。(2)剂量小:所需药量较少,安全性更高。(3)适用年龄广:即使是婴幼儿也能配合使用。常用的雾化药物包括支气管扩张剂(如沙丁胺醇)、糖皮质激素(如布地奈德)等,具体用药需遵医嘱。
2.雾化吸入的正确操作步骤
(1)准Ş筐备工作。①环境准备:选择安静、通鏤虫风良好的环境,避免强光或嘈杂干扰孩子。②设备检查:确保雾化器(压缩式或超声式)清洁、功能正常,并正确安装面罩或咬嘴。③药物配置:按医生处方剂量配药,避免自行增减药量。(2)操作流程。①体位选择:婴幼儿可采取半卧位或抱坐姿势,避免平躺以防呛咳。年长儿童可坐直,手持雾化器,用咬嘴吸入(效果优于面罩)。②佩戴面罩或咬嘴:面罩应紧贴酈塘口鼻,减少药物泄漏。使用咬嘴时指导孩子用嘴唇包紧,用口缓慢深呼吸。③雾化过程:保持正常呼吸,避免急促吸气,雾化时间通常为5~15分钟,直至药液用完。若孩子哭闹剧烈,可暂停安抚,避免因过度换气影响药物沉积。④结束处理:关闭雾化器,帮助孩子漱口(尤其是使用激素类药物彖声时)。清洁面部,避免药物残留刺激皮肤。(3)设备清洁与维护。每次使用后,拆解雾化杯、面罩等部件,用温水冲洗并晾干。②定期用专用消毒液浸泡(如每周1次),防止细菌滋生。③检查雾化器滤网,定期更换(一般每3~6个月)。
3.常见误区与纠正
(1)误区:雾化时间越长越好。纠正:雾化时间取决于药量,过度延长可能导致孩子疲劳,反而降低配合度。(2)误区:雾化时呼吸越快效果越好。纠正:快速呼吸会使药物沉积在上呼吸道,应指导孩子缓慢深呼吸。(3)误区:雾化后无需漱口。纠正:激素类药物残留可能引起口腔真菌感染(如鹅口疮),务必漱口。(4)误区:雾化器无需定期更换。纠正:雾化器长期使用后易老化,导致雾化颗粒变大,影响疗效,建议每1~2年更换。
4.居家护理的注意事项
(1)病情监测。记录孩子哮喘发作的频率、诱因(如冷空气、过敏原)及用药效果。使用峰流速仪(PEF)监测肺功能发现异常及时就医。(2)避免诱发因素。D过敏原控制:保持室内清洁,减少尘螨宠物皮屑等。②避免冷空气刺激:雾化时药液温度不宜过低,冬季可提前将药物放置室温。③预防感染:流感季节减少外出,接种疫苗(如流感疫苗)。(3)心理支持哮喘患儿可能因疾病产生焦虑,家长应耐心解释治疗的必要性,鼓励孩子配合。可通过游戏、奖励等方式减少孩子对雾化的恐惧。
5.何时需要就医?
尽管居家雾化能有效控制轻中度哮喘发作,但出现以下情况时需立即就医:(1)雾化鷯夸症状无缓解,甚至加重(如呼吸急促、口唇发紫)。(2)孩子无法说话或行走。(3)伴有高热、精神萎靡等感染迹象。
6.结语
儿童哮喘的长期管理离不开规范的居家护理,而雾化吸入治疗是其中的关键环节。家长需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避免常见误区,并结合环境控制、病情监测等综合措施,才能有效减少哮喘发作,提高孩子的生活质量。如有疑问,应及时咨询医生或专业护理人员,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通过科学的居家护理,哮喘患儿完全可以像健康儿童一样正常学习、运动,享受快乐的童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