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认识脑卒中康复期:抓住黄金恢复时机
脑卒中,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中风”,是一种高发病率、高致残率的疾病。当患者度过急性期,便进入康复期,这是身体机能恢复的关键阶段。一般来说,脑卒中发病后的6个月内被视为康复黄金期,尤其是前3个月,此时若能接受科学护理和康复训练,肢体功能、语言能力等的恢复效果会更好。
很多患者因忽视康复期护理,导致肌肉萎缩、关节挛缩等后遗症,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因此,了解并掌握康复期护理方法,对患者回归正常生活至关重要。
2.康复期基础护理:从生活细节守护健康
(1)科学饮食,补充身体能量。脑卒中康复期患者的饮食需遵循“三低一高”原则,即低盐、低脂、低糖、高膳食纤维。减少盐的摄入可降低血压波动风险,每天食盐量不超过5克;避免油炸、动物内脏等高脂肪食物,选择鱼肉、鸡肉等优质蛋白;多吃新鲜蔬果、全谷物,如菠菜、苹果、燕麦,既能预防便秘,又能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对于吞咽困难的患者,应将食物制成糊状,采取少食多餐的方式,防止呛咳和误吸。
(2)皮肤与体位护理,预防并发症。长期卧床的患者容易出现压疮,家属需定时为患者翻身,每2小时一次,并检查皮肤有无发红、破损。在受压部位,如臀部、脚踝处,可垫上气垫圈或软枕。同时,保持床单清洁干燥,若被汗液或尿液浸湿,及时更换。此外,正确摆放患者体位也很关键,仰卧位时,在患侧肩背部、膝关节下方垫薄枕,使关节处于功能位;侧卧位时,在两腿间夹软枕,避免肢体受压变形。
3.康复训练:激活身体机能的核心手段
(1)肢体功能训练:从被动到主动。早期患者肢体无力,需进行被动训练,由家属或护理人员帮助活动关节,按照从上到下、从大关节到小关节的顺序,每个关节活动5~10次,每天2~3组,可预防关节僵硬。
随着肌力恢复,逐渐过渡到主动训练,如让患者尝试抓握、抬腿、坐起等动作。对于能站立的患者,可借助助行器练习行走,注意保持身体平衡,防止摔倒。训练过程中要循序渐进,避免过度疲劳。
(2)语言与认知康复:重启沟通与思考。部分脑卒中患者会出现语言障碍,家属可从简单的发音开始训练,如“啊”“哦”,逐步过渡到单词、短句。通过看图说话、读报纸等方式,鼓励患者表达。对于认知障碍的患者,可进行记忆力、注意力训练,如玩数字游戏、拼图,或让患者回忆当天发生的事情,每天训练30~60分钟,帮助大脑功能恢复。
4.心理护理:驱散阴霾,重建信心
脑卒中后,患者因身体残疾、生活不能自理,容易产生焦虑、抑郁情绪。家属要多陪伴、倾听,给予情感支持,用成功康复案例鼓励患者。也可让患者参与社交活动,如参加康复小组,与其他患者交流经验,减少孤独感。必要时,寻求专业心理医生帮助,通过心理疏导或药物治疗缓解负面情绪。
5.预防复发:康复期的长期功课
脑卒中复发率较高,康复期患者需严格遵医嘱服药,控制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定期到医院复查,一般每3~6个月检查一次。
要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低盐低脂饮食,戒烟,限酒,控制体重,保持情绪稳定,适量的运动。
通过科学的基础护理、系统的康复训练、贴心的心理关怀和有效的复发预防,脑卒中患者在康复期能够最大限度地恢复身体机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重新拥抱有质量的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