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越来越多的老年人选择居家养老。舒适熟悉的家庭环境,能给予老人心灵慰藉,但居家养老也藏着诸多安全与健康隐患。做好老年人居家护理,做到安全与健康并重,是每位子女及照护者的必修课。
1.居住环境安全:筑牢居家“防护墙”
老人居家时间长,居住环境的安全性直接关乎他们的日常安危。地面应保持干燥、防滑,卫生间和厨房是重点区域,不妨铺设防滑地砖或防滑垫,预防老人滑倒摔伤;浴室加装扶手,方便老人起身、坐立,浴缸旁的扶手更是能在洗浴时提供有力支撑。
光线布置也不容小觑。房间要保证充足采光,尤其是过道、楼梯、卧室床头,安装感应式夜灯,老人起夜时自动亮起,照亮脚下道路,避免磕碰、摔倒。家具摆放得留出宽敞过道,方便轮椅、助行器通行;桌椅稳固结实,高度适宜,让老人能轻松坐下、起身。
用电用火安全常抓不懈。定期检查家中电线、插座,老化破损的及时更换;电器不用时拔掉插头,降低火灾风险。厨房燃气使用后随手关闭阀门,配备灭火器、 燃气报警器,万一发生泄漏能第一时间察觉、处置。
2.日常饮食照料:营养均衡“守安康”
“民以食为天”,老年人饮食既要美味可口,更要营养均衡。主食粗细搭配,适当增加燕麦、糙米、玉米等粗粮,富含膳食纤维,利于肠道蠕动,预防便秘。蛋白质不可或缺,鸡蛋、牛奶、鱼肉、豆腐都是优质蛋白来源,易消化吸收,助力老人维持肌肉量与身体机能。
蔬果的摄入尤为关键。色彩缤纷的蔬菜,蕴含丰富维生素、矿物质,每餐搭配不同种类蔬菜,做到营养多元;水果选应季的,降低糖分摄入的同时,让老人摄取充足维生素C等营养元素。不过,老人消化功能弱,饮食要遵循“少食多餐”原则,每餐七八分饱,既能减轻肠胃负担,又能稳定血糖。
关注老人饮水情况,每天保证1500~2000毫升水分摄入,少量多次饮用。天热、运动后适当增加饮水量,以防脱水。部分老人患有慢性病,需遵循特殊饮食禁忌,照护者务必熟知医嘱,严格把控饮食成分。
3.个人卫生护理:洁净舒心“焕活力”个人卫生关乎老人身心健康。定期协助老人洗澡,水温控制在38~40℃,避免烫伤,时间不宜过长,以防老人体力不支。选用温和的沐浴露、洗发水,减少对皮肤、头发的刺激;洗澡时照护者可在旁守护,避免滑倒等意外。
口腔卫生易被忽视,实则极为重要。督促老人早晚刷牙,饭后漱口,定期更换牙刷;牙齿缺失较多的老人,要协助清洁假牙,每晚取下浸泡消毒,维持口腔清洁,预防口腔疾病引发全身性感染。
衣物勤换洗,材质选棉质等透气柔软的,穿着舒适还吸汗。关注老人私密处卫生,女性老人注意清洗外阴,保持干爽;男性老人留意包皮清洁,降低泌尿系统感染风险。
4.健康状况监测:精准把控“早预防”
老年人抵抗力弱,慢性病高发,日常健康监测必不可少。家中常备体温计、血压计、血糖仪,照护者学会正确使用,定期为老人测量。清晨起床后是测量血压、血糖的黄金时段,如实记录测量结果,方便观察指标变化趋势。
慢性病老人要谨遵医嘱按时服药,照护者可用分药盒提前分装药物,注明服药时间、剂量,避免老人漏服、错服;定期陪老人去医院复诊,调整治疗方案。
留意老人精神状态、身体症状,一旦出现食欲减退、嗜睡、咳嗽发热、呼吸困难等异常,及时送医。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往往能大幅降低疾病危害,为老人健康争取宝贵时间。
5.心理关怀陪伴:温暖心灵“乐晚年”
老人居家久了,孤独、失落等负面情绪容易滋生。子女、照护者要多抽时间陪老人唠嗑,耐心倾听他们的心里话,分享生活趣事;鼓励老人参与社区活动、老年大学课程,结交新朋友,拓展社交圈,丰富精神生活。尊重老人兴趣爱好,若老人爱下棋、写字、养花,全力支持并创造条件;闲暇时陪老人一同参与,共享天伦之乐。家庭氛围轻松愉悦,老人心情舒畅,免疫力也会随之提升,更利于身心健康。
老年人居家护理是个细致活儿,方方面面都得兼顾。从居住小环境到饮食、卫生,再到身心健康,每一环紧密相扣。用心用情做好居家护理,让老人在熟悉的家中安全、健康、快乐地度过晚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