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广播电视报由四川广播电视台主管,是优秀的省级媒体平台,平台汇聚全国名医,展示优秀科普内容,促进社会健康知识普及,提升全民健康素养,科学普及、健康同行是我们平台的使命和目标!
当前时间:2025年09月18日 星期四
儿科专家教你科学应对儿童咳嗽咳痰问题

作者:何裕滨

博白县人民医院 儿科 发布时间:2025-06-13 14:45:39649次浏览[发表证书]

“医生,孩子咳嗽快两周了,吃了好多止咳药都没用,会不会咳成肺炎啊?”在儿科门诊,这类问题几乎每天都能听到。咳嗽咳痰是儿童呼吸道疾病最常见的症状,据统计,约70%的儿科就诊原因与咳嗽相关。然而,家长们在应对时往往陷入“急于止咳”的误区,反而可能延误病情。作为从事儿科呼吸专业20年的医生,今天就来系统讲讲儿童咳嗽咳痰的科学应对方法。

咳嗽本质上是人体的一种保护性反射。当呼吸道受到病原体、分泌物或异物刺激时,位于咽喉、气管的神经末梢会发出信号,通过咳嗽中枢引发咳嗽动作,目的是清除呼吸道内的刺激物。儿童的呼吸道黏膜更为敏感,咳嗽反射也更活跃,因此比成人更容易出现咳嗽症状。

儿童咳嗽咳痰的常见原因可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大类。感染性因素中,病毒感染(如普通感冒、流感)占比最高,通常伴随流涕、低热等症状,痰液多为白色稀薄状;细菌感染(如细菌性支气管炎、肺炎)则常出现黄色或绿色脓痰,可能伴有高热;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的咳嗽多为阵发性干咳,夜间加重,后期可能出现少量黏液痰。非感染性因素中,过敏性咳嗽(接触花粉、尘螨后诱发)和鼻后滴漏综合征(鼻炎导致分泌物倒流刺激咽喉)最为常见,这类咳嗽往往在晨起或睡前明显,痰液多为白色泡沫状。

辨别咳嗽的危险信号比盲目止咳更重要。一般来说,普通感冒引起的咳嗽持续时间不超过1周,且精神状态良好。但出现以下情况时需立即就医:咳嗽持续超过2周且无缓解趋势;咳嗽剧烈到影响进食和睡眠,甚至出现呕吐;咳大量黄脓痰或痰中带血;伴随呼吸急促(5岁以下儿童每分钟呼吸超过40次)、喘息、口唇发绀等症状;咳嗽同时出现高热持续不退或精神萎靡。这些表现可能提示肺炎、哮喘急性发作或气道异物等严重问题,需及时通过胸片、血常规等检查明确诊断。

家庭护理的核心是帮助孩子顺利排痰,而非强行止咳。保持室内适宜的温湿度至关重要,温度控制在20~24,湿度50%~60%,干燥环境会导致呼吸道黏膜 脱水,加重咳嗽。可以使用加湿器,但每天必须彻底清洗,避免霉菌滋生。拍背排痰是简单有效的方法,让孩子侧卧或竖抱,家长手指并拢弯曲成空心掌,从下往上、由外向内轻轻拍打背部,每次5~10分钟,每天3~4次,能促进痰液松动排出。对于能自主进食的儿童,多喝温水能稀释痰液,每次少量多次饮用,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引起呕吐。

用药误区是家长最容易踩的“坑”。很多家长认为“咳嗽必须止咳”,其实盲目使用镇咳药(如含右美沙芬成分的药物)可能抑制咳嗽反射,导致痰液无法排出,反而加重感染。世界卫生组织明确建议,4岁以下儿童不应使用复方止咳药。祛痰药的使用也需谨慎,乙酰半胱氨酸、氨溴索等药物虽能稀释痰液,但需在医生指导下根据年龄和体重调整剂量,并非所有咳痰都需要用药。

不同年龄儿童的护理要点存在差异。婴儿期(1岁以内)咳嗽时容易发生呛奶,喂奶后需竖抱拍嗝,咳嗽剧烈时可暂停喂奶,改为少量多次喂水。幼儿期(1~3岁) 好奇心强,需警惕异物吸入引起的咳嗽(如突然出现的阵发性咳嗽),避免给孩子食用瓜子、果冻等易呛咳的食物。学龄期儿童(6~12岁)若因过敏引起咳嗽,需明确过敏原并避免接触,同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过敏药物。

预防咳嗽咳痰的关键在于减少呼吸道刺激。及时接种流感疫苗、肺炎疫苗,能降低感染性咳嗽的发生风险。在空气污染严重或花粉浓度高的季节,外出时给孩子佩戴口罩,减少有害物质吸入。培养孩子勤洗手的习惯,避免用手揉眼睛、挖鼻孔,减少病原体侵入机会。此外,加强体育锻炼,保证充足睡眠,均衡饮食,有助于增强呼吸道抵抗力,减少咳嗽发生。

儿童咳嗽咳痰虽然常见,但科学应对就能有效缓解症状、促进康复。作为家长,既要避免过度焦虑、盲目用药,也要提高警惕,及时识别危险信号。记住,保护好孩子的呼吸道,让他们在每次呼吸中都能感受到顺畅与舒适,才是应对咳嗽咳痰的根本之道。如果对孩子的咳嗽情况不确定,及时咨询儿科医生,永远是最稳妥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