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广播电视报由四川广播电视台主管,是优秀的省级媒体平台,平台汇聚全国名医,展示优秀科普内容,促进社会健康知识普及,提升全民健康素养,科学普及、健康同行是我们平台的使命和目标!
当前时间:2025年09月18日 星期四
“腰突”术后回家路漫漫?骨科护士的“护腰生活”全指导(坐卧行便)

作者:曹蓉

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人民医院 骨科 发布时间:2025-06-13 14:46:43714次浏览[发表证书]

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的康复之路,往往从医院延伸到家庭。临床数据显示,术后3个月内的护理不当,可能导致20%的患者出现症状反复。骨科护士在长期临床实践中总结出一套“护腰生活指南”,从最基础的坐、卧、行、便四个维度,教你避开康复陷阱,让腰椎在恢复期得到科学呵护。

1.:时间控制与坐姿调整比椅子价格更重要

术后首次坐起需严格评估--通常在术后3~5天,且坐起时间从5分钟开始逐步增加,3周内单次坐姿不超过30分钟。选择有靠背的椅子,椅背高度以能支撑到肩胛骨为宜,臀部需坐满椅面,膝盖与髋关节保持90度直角,脚下可垫脚凳避免腰部悬空。起身时需遵循“三步法”:先侧身屈膝,用手臂支撑床面坐起,待身体坐直后,双手撑住椅子扶手缓慢站起,整个过程保持腰部挺直,避免弯腰发力。久坐后起身前,可先做10秒的“腰部等长收缩”--双手放在大腿上,腰部轻轻向前顶,增强核心稳定性。

2.:床铺选择与翻身技巧决定康复起点

术后卧床并非“越久越好”,但卧床时的细节直接影响腰椎修复。硬板床并非“硬板床板”,理想的床铺应是中等硬度的床垫--平躺时能保持腰椎自然生理曲度,侧躺时脊柱不侧弯。可在腰后垫一个5厘米厚的毛巾卷,支撑腰部肌肉放松,但避免使用过高的枕头导致颈椎代偿。翻身是卧床期的关键动作,错误姿势可能撕裂修复组织。正确做法是:屈膝屈髋,双手抱住膝盖,像“滚木头”一样整体转动身体,始终保持脊柱在一条直线上避免单独扭动腰部。术后1~2周内,建议每2小时翻身一次,防止压疮,翻身后可在腰侧垫软枕支撑,减轻关节压力。

3.:步态训练是重建腰椎平衡的关键术后首次下床需佩戴腰围保护,腰围选择应遵循“上抵肋弓、下至髂嵴”的标准,松紧度以能插入两指为宜,佩戴时间不超过6周,避免肌肉萎缩。行走时保持“抬头挺胸、收腹收臀”,步幅不宜过大,速度控制在每分钟60~80步,避免足跟先着地产艤烘生的震动冲击。

上下楼梯时,应遵循:“上楼梯时力量较好的腿先上、力量较弱的腿后上:下楼梯时,力量较弱的先下、力量较好的腿后下”的原则,双手扶栏杆辅助平衡。每天行走距离以不引起腰部酸胀为宣,术后1个月内累计行走不超过1000米。

4.便:卫生间里的护腰细节最易被忽视卫生间是术后意外高发区,马桶高度需调整至坐下时膝盖与臀部平齐,可加装马桶增高垫。排便时避免久蹲,建议使用坐便器并在脚下垫脚凳,使大腿与躯干呈100度角,减轻腰部压力。

擦纸时应侧身用健侧手完成,避免腰部扭转。若出现便秘,不可用力屏气,可遵医嘱使用缓泻剂,排便时双手轻按腹部辅助用力。浴室地面需铺防滑垫,淋浴时建议坐姿,用手持花洒冲洗,避免弯腰洗头或捡东西。

此外,日常起居中还有三个“护腰禁区”:第一,弯腰搬重物,第二,长时间保持不良坐姿,第三,突然快速或大幅度的腰部扭转动作。腰椎间盘突出术后的病人要牢记并终身警惕,要避免这三大护要禁区。

腰椎间盘突出术后的病人功能锻炼是需要分阶梯进行的,遵循无痛原则,先稳定后活动,避免过早负重。0~2周,可做踝泵运动、股四头肌等长收缩练习,腹式呼吸,被动直腿抬高练习。2~6周可做仰卧位骨盆后倾训练,臀桥训练,四足跪姿脊柱灵活训练,侧卧位髋外展训练6周以后可做平板支撑,瑞士训练等。

腰突术后的康复如同重建一座桥梁坐卧行便的每个细节都是支撑桥梁的基石,遵循骨科护士的专业指导,将护腰意识融入生活点滴,才能让腰椎在恢复期获得最佳修复环境,为长远健康打下坚实基础。若出现腰部持续疼痛、下肢麻木加重等情况,需及时返院复查。

总之,腰突术后康复是一场需要耐心的“持久战”,坐卧行便的细节把控、科学的功能锻炼、警惕护腰禁区,再加上积极的心理状态,多方面环环相扣、相互助力,才能让腰椎真正平稳度过恢复期,重回健康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