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广播电视报由四川广播电视台主管,是优秀的省级媒体平台,平台汇聚全国名医,展示优秀科普内容,促进社会健康知识普及,提升全民健康素养,科学普及、健康同行是我们平台的使命和目标!
当前时间:2025年09月18日 星期四
孕妇用药黑名单:哪些药绝对不能碰?

作者:郭正琼

芦山县妇幼保健院 发布时间:2025-06-13 14:19:55669次浏览[发表证书]

怀孕,那可是女性生命中一段“痛并快乐着”的奇妙旅程。快乐在于即将迎来新生命,痛则可能源于身体的不适。这时候,不少准妈妈会想:吃点药缓解下吧。且慢!孕妇用药可不是小事,一不小心就可能踩中“黑名单”上的雷区,影响胎儿健康。

1.抗生素类:别让“消炎”变“伤胎”

抗生素,那可是对抗细菌感染的“大功臣”。但对准妈妈来说,有些抗生素却是“隐形杀手”。(1)四环素类:像四环素、土霉素这些,它们可是牙齿和骨骼发育的“大敌”。孕妇服用后,药物会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沉积在牙齿和骨骼中,导致胎儿牙齿变色、牙釉质发育不良,甚至影响骨骼生长。这可不是“一笑倾城”,而是“一笑露怯”了!(2)氯霉素:氯霉素能抑制骨髓造血功能,孕妇服用后,可能导致新生儿出现“灰婴综合征”,表现为循环衰竭、呼吸困难、发绀等,严重时可危及生命。这可不是闹着玩的,准妈妈们可得悠着点!

3)磺胺类:磺胺类药物易透过胎盘,与胎儿血中的胆红素竞争血浆蛋白结合部位,使游离胆红素增多,导致新生儿黄疸。严重者,还可能引发核黄疸,影响智力发育。 这可不是“小黄人”的可爱,而是“小黄人”的悲剧!

2.解热镇痛药:别让“止痛”变“致畸”

头疼脑热、关节疼痛,孕妇难免会遇到。但解热镇痛药可不是随便能吃的。

1)阿司匹林:阿司匹林能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导致胎儿动脉导管过早闭合,引起持续性肺动脉高压。此外,它还可能增加孕妇出血风险,影响胎儿生长发育。这可不是“万能药”,而是“定时炸弹”!(2)布洛芬:布洛芬在孕妇体内的半衰期延长,易通过胎盘,影响胎儿心血管系统发育。长期大量使用,还可能导致胎儿肾脏损害。这可不是“止痛神器”,而是“伤胎利器”!(3)对乙酰氨基酚:虽然对乙酰氨基酚相对安全,但长期大量使用也可能导致胎儿肝脏损害。孕妇用药,还是得“点到为止”,切勿“贪杯”!

3.抗癫痫药:别让“控癫”变“致畸”

癫痫,那是一种让人“闻风丧胆”的疾病。孕妇患癫痫,用药更得谨慎。(1)苯妥英钠:苯妥英钠是抗癫痫的“老将”,但孕妇服用后,可能导致胎儿面部畸形、智力低下、发育迟缓等。这可不是“控癫神药”,而是“致畸元凶”!(2)丙戊酸钠:丙戊酸钠同样能导致胎儿神经 管缺陷、面部畸形等。孕妇用药,得权衡利弊,切勿“因小失大”!(3)卡马西平:卡马西平也可能导致胎儿畸形,如脊柱裂、心脏缺陷等。孕妇用药,得“三思而后行”,切勿“盲目跟风”!

4.激素类药物:别让“调经”变“致畸”

激素类药物,那可是调节内分泌的“高手”。但孕妇服用,却可能“调经”变“致畸”。

1)性激素:如雌激素、孕激素等,孕妇服用后,可能导致胎儿性器官发育异常,如女性胎儿男性化、男性胎儿女性化等。这可不是“性别转换”,而是“性别错乱”!(2)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能抑制胎儿生长发育,导致低出生体重儿、宫内发育迟缓等。孕妇长期大量使用,还可能增加胎儿感染风险。这可不是“抗炎神器”,而是“伤胎帮凶”!

5.其他类药物:别让“小病”变“大患”

除了上述几类药物,还有一些药物孕妇也得“敬而远之”。(1)抗甲状腺药:如甲巯咪唑、丙硫氧嘧啶等,孕妇服用后,可能导致胎儿甲状腺功能减退、甲状腺肿大等。这可不是“调甲神药”,而是“伤甲元凶”!(2)抗肿瘤药:抗肿瘤药能抑制细胞分裂,孕 妇服用后,可能导致胎儿畸形、流产等。这可不是“抗癌利器”,而是“伤胎毒药”!(3)中草药:别以为中草药就“无毒无害”。有些中草药,如红花、桃仁等,具有活血化瘀作用,孕妇服用后,可能导致流产。

6.孕妇用药原则:安全第一,谨慎为先

说了这么多,孕妇用药到底该遵循哪些原则呢?

1)能不用则不用:孕妇身体不适,优先通过饮食调理、休息等方式缓解。能不用药,就尽量不用。(2)能少用则少用:必须用药时,尽量选择单一成分、剂量小、疗程短的药物。切勿“大剂量、长疗程”用药。(3)能外用不口服:外用药物吸收少,对胎儿影响小。孕妇用药,优先选择外用方式。(4)遵医嘱用药:孕妇用药,得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切勿自行购药、用药,以免“踩雷”。

7.结语

怀孕,那是一段充满挑战与期待的旅程。孕妇用药,更得“小心翼翼”“慎之又慎”。

希望这篇“孕妇用药黑名单”能帮准妈妈们避开雷区,顺利迎接新生命的到来!记住,安全第一,谨慎为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