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广播电视报由四川广播电视台主管,是优秀的省级媒体平台,平台汇聚全国名医,展示优秀科普内容,促进社会健康知识普及,提升全民健康素养,科学普及、健康同行是我们平台的使命和目标!
当前时间:2025年09月18日 星期四
别再对中药毒性掉以轻心!

作者:黄迎莹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药学部 发布时间:2025-06-13 14:14:29738次浏览[发表证书]

在生活中,大家对于中药往往存在两种极端的看法。一部分人觉得中药都有毒,吃了肯定会伤肝、肾;而另一部分人却坚定地认为中药完全无毒,纯天然。今天,就来给大家好好讲讲中药毒性这件事儿。

我国现存最早的中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凝聚了古人对中药的深刻认知。这本书里记载了365种中药,它把中药分成上品、中品、下品三类,而这个分类和中药的毒性紧密相关。上品药有120种,被视为君药,主要作用是调养生命,对应天,它们是无毒的,就算多吃、长期吃,也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中品药同样有120种,作为臣药,主要用来调养性情,对应人,这一类药部分有毒,使用时需仔细斟酌。下品药有125种,属于佐使药,主要用于治疗疾病,对应地,这类药大多有毒,不可以长期服用。不难看出,从中药学发展的早期,人们就已经很重视中药的毒性问题。所以,说“中药都是无毒的”,这种观点显然不符合事实。

既然有些中药有毒,为什么仍使用它们 来治病救人呢?在中医的理念里,人生病是因为身体的阴阳失去了平衡,而各种草木金石都有自己的阴阳属性,用它们的特性来纠正人体阴阳的失衡,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不同中药的阴阳特性强弱不一样,像山药、大枣、枸杞这些药食同源的中药,还有我们日常吃的食物,它们的特性就比较温和。虽说大家常常会说某种水果是寒性的、某种蔬菜是热性的,但实际上,食材的寒热特性比起真正的药物要弱很多。所以,当身体出现比较明显的不适时,光靠日常食材可不够,还得依靠药物来治疗。

中药的毒性是不是就完全等同于它的阴阳特性?其实,中药的毒性和阴阳特性既有联系,又有区别。《黄帝内经》提出“毒药攻邪”,这里把药物的特性看作“毒”。《神农本草经》中提到“下品多毒,不可久服”,像乌头、巴豆等,这里面既包含了药物的特性,也有实际的毒性含义。从化学成分的角度看,有些中药含有会直接损害人体的成分,比如马钱子中的番木鳖碱、乌头中的乌头碱。中药配伍也会产生毒性,比如“十八反”里乌头和半夏一起使用会增加毒性,这体现的是化学成分相互作用产生的毒性。总的来说,中药并不是完全无毒。

在现实生活中,因为对中药毒性认识不足而导致问题的情况可不少见。传统观念里,大家觉得中药是天然的动植物、矿物制成,毒副作用比较少,临床应用很安全。所以很多人觉得“中药是纯天然的,没有毒副作用”,就长期、超量、盲目地服用,甚至把一些中草药当成保健品。他们忽略了“是药三分毒,中药也是药”这个道理,结果导致因为服用中草药而引起肾损害等不良后果的报道越来越多。比如附子,它是一种传统中药材,含有小剂量的生物碱类成分,这些成分药理作用很强,但同时也带有毒性。只有按照严格的制药方法进行处理,才能最大程度降低毒性并保留药效。要是使用不当或者超量使用,就会出现中毒反应,像嘴唇和肢体麻木、心慌、头晕等,严重的还会呼吸麻痹、精神失常,甚至可能导致死亡。还有马钱子,它有剧毒,成人服用5~10毫克就可能中毒,30毫克就能致命,所以入药前必须经过炮制,能明显降低毒性。并且,马钱子含有的有毒成分能通过皮肤吸收,所以外用的时候也不能大面积涂抹。

具有肾毒性的中药还有不少。动物药有斑蝥、蜈蚣、蜂毒、全蝎、鱼胆、水蛭、海马、红娘子、麝香、蟾酥等。植物药有马钱子、鸦胆子、肉桂等长期服用容易在体内蓄积,造成慢性肾损害;益母草、车前草、含羞草等,本身毒性不大,但如果用量过多,也可能引发急性或慢性肾衰竭。

在古代,人们就把中药称作“毒药”,还有“神农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二毒”的传说。就算是无毒的药,如果用量过大或者滥用,也会对身体造成危害。所以,大家一定要走出“中药无害”这个误区。在使用中药的时候,一定要严格遵循医嘱,不能自行盲目用药。只有合理应用中药,才能让它们发挥出治病救人的作用,同时避免毒性带来的危害,让中药更好地为我们的健康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