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广播电视报由四川广播电视台主管,是优秀的省级媒体平台,平台汇聚全国名医,展示优秀科普内容,促进社会健康知识普及,提升全民健康素养,科学普及、健康同行是我们平台的使命和目标!
当前时间:2025年09月18日 星期四
认识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关注儿童健康

作者:黄海京

马山县周鹿中心卫生院 发布时间:2025-06-13 13:54:50736次浏览[发表证书]

“孩子突然肚子疼,一阵一阵的,还伴有低烧,是不是得了阑尾炎?”在儿科门诊,常有家长带着这样的焦虑询问。其实,除了阑尾炎,儿童腹痛还有个常见“元凶”——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这种因淋巴结发炎引发的疾病,常跟着感冒、肠炎“搭伴”出现。由于症状和一些急腹症相似,很容易被混淆。若能准确认识它的特点,既能避免不必要的恐慌,也能让孩子得到及时、恰当的护理。

1.从“腹痛”切入:看清疾病的典型模样

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症状不算复杂,但因孩子表达能力有限,家长需从细节中捕捉关键信号,尤其要分清它和其他腹痛的区别。

最突出的表现是“阵发性腹痛”。疼痛多集中在肚脐周围或右下腹,每次持续几分钟到十几分钟,疼的时候孩子可能蜷缩着身子、哭闹不止,缓解时又能正常玩耍,这种“时好时坏”的特点很典型。和阑尾炎不同,它的腹痛没有固定压痛点,按压肚子时孩子不会只在某一个点特别疼,也很少出现“按压后突然松手更疼”的情况。

多数时候会“伴随感染症状”。很多孩子发病前1~2天有感冒迹象,比如流鼻涕、咳嗽,或出现嗓子疼;也有的孩子会拉肚子、肚子胀,这是因为它常由病毒或细菌感染引发,肠道或呼吸道的炎症会“连累”肠系膜上的淋巴结。同时可能伴有低烧,体温多在37.5~38.5,很少烧到39℃以上,精神状态一般不会太差,除非疼痛剧烈时会哭闹,通常不会出现萎靡、嗜睡。

还有些“次要表现”需留意。部分孩子可能说恶心,但很少真的呕吐;也有的会因为腹痛影响食欲,不想吃饭,但不会完全拒食。这些症状一般持续3~7天,随着感染好转会逐渐消失,不会像慢性疾病那样拖很久。家长要记清症状出现的顺序——先有感冒或肠炎,后出现腹痛,这是判断的重要依据。

2.揪出“发炎”的原因:感染与儿童体质的关联

感染是主要诱因。引发炎症的大多是病毒,比如柯萨奇病毒、腺病毒,这些病毒在孩子感冒、闹肠炎时趁机侵入,随血液或淋巴液到达肠系膜淋巴结,刺激淋巴结肿大发炎;少数情况下是细菌感染,比如链球菌,这时可能伴有白细胞升高,炎症反应更明显。这些病原体容易在幼儿园等儿童密集的地方传播,孩子接触了患病同伴的飞沫,或摸了被污染的玩具后揉口鼻,就可能被感染。

儿童体质让它更易发生。小孩子的肠系膜淋巴结本身就比成人丰富,而且位置表浅、淋巴组织发育活跃,遇到病原体时更易出现反应性肿大。同时,儿童的肠道功能还没发育完善,肠道蠕动不规律,偶尔的胀气、消化不良可能刺激周围淋巴结;加上孩子免疫系统还在成熟中,对抗感染的能力较弱,一次普通的感冒就可能引发淋巴结的“连锁反应”。

别把“淋巴结肿大”当疾病。很多家长看到B超单上写“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就慌了,其实儿童肠系膜淋巴结直径小于1厘米很常见,就算超过1厘米,若没有腹痛、发烧等症状,也不算“发炎”。只有当肿大的淋巴结引起腹痛,且伴有感染迹象时,才需要干预,单纯的B超显示肿大不用过度治疗。

3.护理与应对:不盲目用药,科学照护

首先让孩子多休息,减少剧烈活动,腹痛时可以用温毛巾敷在肚子上(温度别太高),轻轻按揉肚脐周围,能缓解不适。饮食上选清淡、好消化的食物,比如小米粥、面条,别让孩子吃生冷、油炸、辛辣的东西,也别一次吃太多,少量多餐能减轻肠道负担。多给孩子喝温水,既补充水分,也能帮助稀释肠道内的病原体。若孩子低烧,不用急着吃退烧药,可用温水擦浴物理降温,体温超过38.5℃时,按说明书吃儿童专用退烧药。

用药需遵医嘱。如果是病毒感染,不用吃抗生素,医生可能会开些益生菌调节肠道功能,或用中成药缓解腹痛;若检查发现有细菌感染,才需要按疗程吃抗生素,家长别自行加药、减药。避免自行服用止痛药,以免掩盖病情。

出现这些情况及时复诊。若腹痛越来越频繁,持续时间变长,或出现呕吐、拉肚子加重;发烧超过3天不退,孩子精神萎靡、不想吃东西;或按压肚子时有固定的剧痛,要马上带孩子去医院,排除其他严重疾病。

4.结语

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就像儿童成长中的“小插曲”,虽会让孩子因腹痛哭闹,但只要准确识别、科学护理,大多能顺利好转平时注意让孩子勤洗手、少去人群密集处,减少感染机会;若孩子出现腹痛,多观察症状特点,及时带孩子找医生判断——冷静应对、科学照护,就是对孩子健康最好的守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