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广播电视报由四川广播电视台主管,是优秀的省级媒体平台,平台汇聚全国名医,展示优秀科普内容,促进社会健康知识普及,提升全民健康素养,科学普及、健康同行是我们平台的使命和目标!
当前时间:2025年08月27日 星期三
超声造影技术:如何提升肿瘤与血流显像?

作者:文群

绵阳市安州区人民医院 发布时间:2025-05-23 13:46:32895次浏览[发表证书]

超声检查是医学影像学中最常用的技术之一,因其无创、便捷、实时成像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然而,传统的超声成像在检测微小肿瘤或低速血流时存在局限性,尤其是对于深部组织或血流缓慢的病灶,其分辨率和对比度往往不足。超声造影技术(CEUS)的出现,通过引入微泡造影剂,显著提升了超声对肿瘤和血流的显像能力,成为现代医学影像的重要工具。

1.超声造影技术的基本原理

超声造影技术的核心在于使用微泡造影剂(UCAs)。这些微泡直径通常为1~10微米,与红细胞大小相近,能够通过血液循环到达全身各部位。微泡外壳由脂质、蛋白质或聚合物构成,内部填充惰性气体,使其在血液中具有极强的声学反射特性。

当超声波作用于微泡时,微泡会发生压缩和膨胀,产生强烈的非线性回声信号。与传统超声仅依赖组织反射不同,造影剂微泡能显著增强血流信号,使微小血管和低速血流清晰可见。此外,现代超声设备利用谐波成像、脉冲反相技术等,可有效区分微泡信号与周围组织噪声,进一步提高图像对比度。

2.超声造影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1)提高肿瘤检出率。许多早期肿瘤血供丰富,但传统超声难以清晰显示其血管结构。超声造影通过增强肿瘤的血流信号,使医生能够更准确地识别肿瘤的位置和范围。例如,在肝脏肿瘤诊断中,超声造影的敏感性可达90%以上,显著高于常规超声,尤其对<1 cm的小肝癌检出率大幅提升。

2)鉴别良恶性肿瘤。恶性肿瘤通常具有异常的血流模式,如血管迂曲、分布不均、早期增强和快速消退等。超声造影可动态观察肿瘤的血流灌注过程,帮助鉴别肝细胞癌、血管瘤和转移瘤等病变。例如,肝血管瘤表现为缓慢的向心性增强,而肝癌则呈现快进快出的特征性强化模式。

3)引导穿刺活检。对于位置较深或血供丰富的肿瘤,超声造影可精确定位活性区域,提高穿刺活检的成功率,减少取样误差。此外,在消融治疗中,超声造影可实时监测治疗效果,确保肿瘤完全灭活。

3.超声造影在血流显像中的应用

1)评估器官血流灌注。超声造影可用于评估心脏、肝脏、肾脏等器官的血

流灌注情况。例如,在心肌灌注成像中,超声造影可检测冠状动脉狭窄导致的心肌缺血,为冠心病诊断提供重要依据。在肝移植术后,CEUS可评估移植肝的血流恢复情况,早期发现血管并发症。

2)检测血管狭窄与血栓。在颈动脉或下肢动脉检查中,超声造影能清晰显示血管狭窄程度和斑块稳定性,同时可鉴别新鲜血栓与陈旧血栓,指导临床治疗决策。对于深静脉血栓,CEUS可提高血栓边界的显示清晰度,辅助制定抗凝或取栓方案。

3)监测治疗效果。在抗肿瘤治疗(如化疗、靶向治疗或消融术)后,超声造影可实时监测肿瘤血流变化,评估治疗效果,早期发现复发迹象。相比CTMRICEUS可多次重复检查,更适合长期随访。

4.超声造影的技术优势

1)安全性高:超声造影剂无辐射,且大部分通过呼吸排出体外,肾毒性极低,适合肾功能不全患者。

2)实时动态成像:可连续观察血流灌注过程,提供功能学信息,而CTMRI增强扫描只能提供静态图像。

3)成本较低:相比CTMRI增强检查,超声造影设备更普及,检查费用更低。

4)便携性:可在床旁或手术中实时应用,适用于急诊或术中监测。

5.未来发展趋势

1)靶向造影剂:科学家正在研发可特异性结合肿瘤标志物的靶向微泡,未来或可实现分子影像学诊断。

2)治疗结合诊断:载药微泡可在超声引导下靶向释放药物,实现精准治疗。

3)人工智能辅助分析:AI技术可自动识别造影图像中的异常血流模式,提高诊断效率和准确性。

6.结语

超声造影技术通过微泡造影剂显著提升了超声在肿瘤和血流显像中的应用价值,已成为现代医学影像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技术的进步,超声造影将在精准医疗中发挥更大作用,为疾病诊断和治疗监测提供更强大的工具。未来,随着靶向造影剂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超声造影的应用范围将进一步扩大,为临床带来更多突破性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