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全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由于冠状动脉(心脏的供血血管)发生粥样硬化,导致血管狭窄或堵塞,进而引发心肌缺血、缺氧甚至坏死的一种疾病。简单来说,就是心脏的“供血管道”出了问题,血流不畅,心脏得不到足够的氧气和营养。
1.冠心病的典型症状
(1)胸痛(心绞痛)。这是冠心病最常见的症状,患者常感觉胸口有压榨性疼痛、憋闷感或烧灼感,甚至伴随“濒死感”。疼痛多位于胸骨后部,可能向左前胸和左上肢放射,一般持续数分钟至十几分钟,不超过半小时。如果疼痛持续不缓解,可能是心肌梗死的前兆,需立即就医!
(2)心悸。患者会感觉心跳异常,比如心慌、心跳过速或不规则,尤其在情绪激动或体力活动时更明显。(3)呼吸困难。在运动或者劳累之后,患者常常会出现呼吸急促的情况。这是因为心脏供血不足,导致肺部的血液循环也受到影响。身体得不到足够的氧气,就会通过加快呼吸来试图获取更多的氧气。(4)其他症状。部分患者还会出现乏力、头晕、出冷汗、恶心等非典型表现,容易被忽视。
2.冠心病是如何发生的?
(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主要病因)。我们的血管就像水管,长期使用后可能会“生锈”——即血管内壁堆积胆固醇、脂肪等物质,形成“斑块”。这些斑块会让血管变窄,血流减少。更危险的是,斑块可能突然破裂,引发血栓,完全堵死血管,导致心肌梗死!(2)炎症因素。某些疾病如风湿热、梅毒、川崎病等,也可能损伤冠状动脉,诱发冠心病。(3)其他原因。血管痉挛、血栓栓塞、先天畸形等也可能导致冠状动脉血流受阻。
3.哪些人容易得冠心病?
(1)三高人群。高血压、高血脂(胆固醇或甘油三酯高)、糖尿病患者是冠心病的高危人群。这些疾病会加速血管损伤,促进斑块形成。(2)超重和肥胖。尤其是肚子大的向心性肥胖者,风险更高。研究发现,即使体重在正常范围上限,冠心病风险也已开始增加!(3)吸烟者。吸烟会直接损伤血管内皮,每天吸烟量越大、烟龄越长,风险越高。甚至被动吸烟也会增加患病几率!(4)饮食不健康。长期高油、高盐、高糖饮食会升高血脂和血压,而蔬菜水果摄入不足则会缺乏保护血管的营养素。(5)心理压力大。长期紧张、焦虑、抑郁的人,体内应激激素水平升高,可能诱发血管痉挛和炎症反应。(6)遗传因素。如果直系亲属有冠心病史,你的患病风险会比普通人高。双胞胎研究显示,遗传对冠心病的影响很大!(7)性别与年龄。男性发病率通常高于女性,但女性绝经后风险显著上升,接近男性水平。
4.冠心病如何治疗?
(1)急性发作时的处理。稳定型心绞痛:当稳定型心绞痛突然发作时,患者要立即停止活动并休息。如果症状还是不缓解,就可以使用作用较快的硝酸酯类药物,一般首选硝酸甘油和硝酸异山梨酯,也可以含服一些起效快的中药制剂,如速效救心丸、复方丹参滴丸等。这就像是给心脏的“交通堵塞”临时开辟一条小路,让血液能够暂时供应上。不稳定型心绞痛或心肌梗死:属于急症!需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医生会给予抗血栓药物(如阿司匹林),并尽快安排介入手术或溶栓治疗。对于进行性缺血且对初始药物治疗反应差的病人,以及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病人,均应进入心脏监护室(CCU)加强监测和治疗。(2)长期药物治疗。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减慢心率,降低心肌耗氧量。硝酸酯类(如硝酸甘油):扩张血管,缓解心绞痛。他汀类药物(如阿托伐他汀):降低胆固醇,稳定斑块。抗血小板药(如阿司匹林):预防血栓形成。注意:以上药物需严格遵医嘱使用,不可自行调整剂量!(3)手术治疗。心脏支架(PCI):通过微创手术放入支架,撑开狭窄的血管,恢复血流。创伤小、恢复快,是目前最常用的方法。搭桥手术(CABG):取患者自身血管(如腿部静脉)在堵塞血管旁搭桥,建立新的血流通道。适合多支血管严重病变的患者。
从今天开始,关注心脏健康,别让生命线提前堵塞。如果出现不明原因的胸痛,务必及时就医——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