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广播电视报由四川广播电视台主管,是优秀的省级媒体平台,平台汇聚全国名医,展示优秀科普内容,促进社会健康知识普及,提升全民健康素养,科学普及、健康同行是我们平台的使命和目标!
当前时间:2025年08月26日 星期二
抗生素滥用:为什么“特效药”可能变成“无效药”?

作者:周建梅

宜宾市高县庆符镇卫生院(高县中医医院)发布时间:2025-05-23 17:48:09646次浏览[发表证书]

抗生素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医学发现之一,它们能够有效杀灭或抑制细菌生长,挽救了无数感染患者的生命。然而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甚至滥用,一个严峻的问题逐渐浮现--抗生素耐药性。曾经的特效药,如今在某些情况下已经变得无效,甚至催生了“超级细菌”,对全球公共卫生构成严重威胁。

1.抗生素的作用与历史

抗生素是指由微生物或人工合成的化合物,能够抑制或杀灭其他微生物的生长。1928年,亚历山大·弗莱明发现了青霉素标志着抗生素时代的开始。在二战期间,青霉素的大规模应用极大地降低了士兵因伤口感染而死亡的概率。此后,链霉素、四环素、红霉素等抗生素相继问世,人类似乎找到了对抗细菌感染的终极武器。然而,细菌并非坐以待毙。它们通过基因突变或水平基因转移迅速进化,逐渐发展出对抗抗生素的能力。这一现象被称为抗生素耐药性。

2.抗生素滥用的现状

(1)医疗领域的滥用。在许多国家,抗生素被过度使用,尤其是在没有明确细菌感染指征的情况下。例如:普通感冒和流感:这些疾病通常由病毒引起,抗生素对病毒无效,但许多医生仍会开具抗生素处方。预防性使用:部分手术或牙科治疗中,抗生素被过度用于预防感染,而非治疗实际感染。(2)农业与畜牧业的滥用。全球约70%的抗生素用于畜牧业,主要用于促进动物生长和预防疾病,而非治疗感染。这些抗生素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加速了耐药菌的出现。(3)患者的不合理使用。自行购买抗生素:在一些国家,抗生素无需处方即可购买,导致患者随意使用。不按疗程服药:部分患者在症状缓解后自行停药,使未被完全杀灭的细菌存活并产生耐药性。

3.抗生素耐药性的后果

(1)感染更难治疗。过去可以轻松治愈的感染(如肺炎、尿路感染、结核病等),如今可能因耐药性而变得棘手。例如: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对多种抗生素耐药,可能导致严重的皮肤感染、败血症甚至死亡。多重耐药结核病(MDR-TB):治疗周期长、费用高,且治愈率低。(2)医疗成本大幅增加。耐药菌感染需要更昂贵的抗生素和更长的住院时间。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到2050年,抗生素耐药性可能导致全球每年1000万人死亡,经济损失高达100万亿美元。(3)现代医学的倒退。许多医疗操作(如手术、化疗、器官移植)依赖于有效的抗生素预防感染。如果抗生素失效,这些治疗将变得极其危险。

4.为什么细菌会产生耐药性?细菌的耐药性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产生:(1)基因突变:细菌在复制过程中可能发生随机突变,使某些个体对抗生素不敏感。(2)水平基因转移:细菌之间可以通过质粒、转座子等交换耐药基因,使耐药性迅速传播。(3)选择性压力:抗生素的使用会杀死敏感菌,而耐药菌则存活井繁殖,最终成为优势菌株。

5.如何应对抗生素滥用?

(1)合理使用抗生素。严格处方管理:医生应仅在确认细菌感染时开具抗生素,避免用于病毒感染。患者教育:公众需了解抗生素的正确使用方式,不自行购买或随意停药。(2)加强监管。限制农业抗生素使用:许多国家已禁止将抗生素作为动物生长促进剂,这一措施应全球推广。监测耐药性:建立全球耐药菌监测网络,及时发现并控制耐药菌的传播。(3)研发新型抗生素。由于研发新抗生素成本高、利润低,制药公司积极性不足。政府和国际组织应提供资金支持,鼓励新型抗生素的研发。(4)探索替代疗法。噬菌体疗法:利用病毒(噬菌体)特异性感染并杀死细菌。免疫疗法:增强人体免疫系统对抗感染的能力。抗菌肽:天然或合成的短肽,可破坏细菌细胞膜。

6.结语

抗生素的发现曾让人类在对抗感染的道路上占据上风,但滥用正在让这一优势逐渐丧失。如果我们不立即采取行动,未来可能面临“无药可用”的困境。每个人--医生、患者、政策制定者、农业从业者--都应承担起责任,合理使用抗生素,保护这一珍贵的医学资源。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确保抗生素仍然是“特效药”而非“无效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