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广播电视报由四川广播电视台主管,是优秀的省级媒体平台,平台汇聚全国名医,展示优秀科普内容,促进社会健康知识普及,提升全民健康素养,科学普及、健康同行是我们平台的使命和目标!
当前时间:2025年08月26日 星期二
“沉默的威胁”:重症患者如何预防 VAP(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作者:胡幼先

四川省广安市前锋区人民医院 发布时间:2025-05-23 17:50:30967次浏览[发表证书]

在现代重症监护医学中,机械通气是挽救危重患者生命的重要手段。然而,长时间使用呼吸机可能导致一种严重的并发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VAP不仅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还可能导致更高的病死率。据研究,VAP的发生率在机械通气患者中高达10%~30%,病死率可达20%~50%

由于VAP的症状可能被原发疾病掩盖,它被称为“沉默的威胁”。因此,如何有效预防VAP,成为重症医学领域的重要课题。本文将介绍VAP的发病机制、危险因素,并重点探讨科学、可行的预防策略。

1.什么是VAP

VAP是指患者在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并接受机械通气48小时以上发生的肺部感染。根据感染发生的时间,可分为:(1)早发性VAP(4天):通常由社区获得性病原体引起,如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预后相对较好。(2)晚发性VAP(5天):多由耐药菌(如铜绿假单胞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引起,治疗难度大,病死率高。VAP的诊断主要依赖临床表现(如发热、脓痰、氧合恶化)和微生物学检查(如气管内吸出物培养)。但由于重症患者本身病情复杂,VAP的早期识别仍具挑战性。

2.VAP的危险因素

了解VAP的危险因素,有助于针对性预防。主要风险包括:(1)宿主因素。年龄:老年患者免疫力低下,更易感染。基础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糖尿病、免疫功能抑制(如肿瘤、HIV)患者风险更高。意识障碍:如脑卒中、镇静过深,导致误吸风险增加。(2)医疗操作相关因素。机械通气时间:通气时间越长,VAP风险越高。气管插管方式:经鼻插管比经口插管更易引发鼻窦炎,增加VAP风险。呼吸机管路污染:冷凝水积聚、管路更换不当可导致细菌定植。仰卧位:增加胃内容物反流和误吸风险。(3)药物因素。镇静剂和肌松药:抑制咳嗽反射,增加分泌物潴留。广谱抗生素:破坏正常菌群,促进耐药菌生长。

3.如何预防VAP

VAP的预防需要采取“集束化干预策略”(Bundle Care),即多个循证措施联合应用,以最大程度降低风险。世界卫生组织(WHO)和美国胸科学会(ATS)均推荐以下关键措施:

1)减少机械通气时间。每日评估撤机指征:采用“自主呼吸试验(SBT)”评估患者能否脱机。避免不必要的镇静:采用“镇静假期”(每日暂停镇静药物),促进患者清醒和自主呼吸。(2)优化气道管理。抬高床头30°~45°:减少胃内容物反流和误吸。声门下分泌物吸引(SSD):使用带声门下吸引功能的气管插管,减少分泌物积聚。定期口腔护理:使用氯己定漱口液,减少口腔细菌定植。(3)预防交叉感染。严格手卫生:医护人员接触患者前后必须洗手或使用手消毒剂。呼吸机管路管理:避免频繁更换管路(除非污染或故障),定期排空冷凝水。无菌吸痰操作:使用一次性吸痰管,避免污染。(4)营养支持与胃肠管理。早期肠内营养:维持肠道屏障功能,减少细菌移位。避免胃过度膨胀:监测胃残余量,必要时使用促胃肠动力药(如甲氧氯普胺)。选择性消化道去污染(SDD):在高危患者中,可考虑使用抗生素糊剂涂抹口腔和胃管,减少致病菌定植(仍有争议)。(5)疫苗与药物预防。流感疫苗和肺炎球菌疫苗:适用于高危患者。合理使用抗生素:避免不必要的广谱抗生素,减少耐药菌产生。

4.新兴技术与研究方向

近年来,一些新技术被探索用于VAP预防:抗菌涂层气管插管:含银或氯己定的插管可减少细菌生物膜形成。自动化吸痰系统:减少人工操作带来的污染风险。人工智能(AI)监测:通过机器学习预测VAP风险,早期干预。

5.结语

VAP是重症患者面临的严重威胁,但通过科学的预防措施,其发生率可显著降低。关键在于多学科协作,包括医生、护士、呼吸治疗师等团队的共同努力。未来,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VAP的防控将更加精准和高效。

对于患者家属而言,了解VAP的风险并配合医护人员的预防措施,也能为患者的康复提供重要支持。只有全社会共同关注,才能让“沉默的威胁”不再无声肆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