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广播电视报由四川广播电视台主管,是优秀的省级媒体平台,平台汇聚全国名医,展示优秀科普内容,促进社会健康知识普及,提升全民健康素养,科学普及、健康同行是我们平台的使命和目标!
当前时间:2025年07月31日 星期四
放疗皮肤护理:避开这 3 个“隐形杀手”

作者:黎一雄

贵港市人民医院 发布时间:2025-05-09 11:58:13888次浏览[发表证书]

放疗,这场与癌细胞的“精准狙击战”,虽让肿瘤节节败退,却也常让皮肤沦为“无辜炮灰”。据临床数据,超90%的放疗患者会遭遇皮肤“抗议”——从泛红瘙痒到溃烂渗液,堪称“皮肤版《釜山行》”!别慌,掌握这3大“隐形杀手”的破防术,你的皮肤也能在放疗风暴中“稳坐钓鱼台”!

1.热损伤:皮肤细胞的“高温桑拿”

放疗射线如同“微型微波炉”,在轰杀肿瘤时,也会让皮肤经历“热力考验”。当局部温度突破42℃阈值,细胞内的蛋白质会像“融化的冰淇淋”般变性,导致表皮屏障功能崩溃,堪称“自毁式防御”。

防御策略:物理降温三件套:放疗后立即用4℃医用凝胶敷料冷敷15分钟,相当于给皮肤开“空调外机”;穿纯棉宽松战袍,拒绝化纤材质的“桑拿房效应”;洗澡水温严格控制在32℃以下——热水烫疗?那是皮肤癌的“神助攻”!抗氧化突击队:每日补充维C500mg+E200IU+硒(55μg),这组“自由基清道夫”能中和放疗产生的氧化应激,相当于给皮肤细胞装“防弹玻璃”。禁忌清单:放疗区域禁用暖宝宝、热水袋等“发热神器”,连手机充电时的局部升温都要警惕——现代科技也可能成为“隐形烤炉”!

你以为只有外部热源危险?错!情绪波动导致的面部潮红(如紧张、大笑)也会使皮肤温度升高2~3,堪称“情绪性热损伤”!因此,保持“佛系心态”也是护肤秘籍。

2.摩擦损伤:皮肤屏障的“连环车祸”

放疗后的皮肤薄如蝉翼,此时若遭遇衣物摩擦、抓挠等外力,会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微小损伤→细菌入侵→炎症风暴→组织坏死,最终形成“放射性皮炎全套餐”。

防御策略:衣物选择公式:纯棉(透气性)+无缝设计(减少接缝摩擦)+宽松版型(避免皮肤拉伸)=放疗期“战衣黄金标准”。推荐尝试医用级硅胶敷料,其“第二层皮肤”特性可减少70%摩擦力,堪称“皮肤护甲”。动作管理指南:翻身时采用“滚动法”代替“拖拽法”;咳嗽或打喷嚏时用手掌轻压放疗区域,避免肌肉突然收缩导致皮肤牵拉;连睡觉姿势都要讲究——侧卧时在两腿间夹枕头,减少大腿内侧的“摩擦内战”。止痒黑科技:

当瘙痒来袭时,用冷藏的绿茶包(含茶多酚抗炎)或0.9%生理盐水湿敷,比抓挠安全100倍。

普通皮肤擦伤3天可愈,但放疗区擦伤可能演变为慢性溃疡!这是因为放疗会抑制成纤维细胞活性,让皮肤修复能力“断崖式下跌”。

3.感染风险:微生物的“狂欢派对”

放疗后皮肤pH值从健康的5.5飙升至7.0以上,这种“碱性环境”就像给细菌发了“VIP入场券”。加上皮肤屏障破损,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等病原体可能趁虚而入,引发从毛囊炎到蜂窝组织炎的“感染链式反应”。(1)防御策略:清洁革命:使用pH5.5的弱酸性沐浴露,避免碱性肥皂的“过度清洁”;洗澡后用吹风机冷风档吹干皮肤,拒绝毛巾的“粗暴擦拭”。(2)敷料选择金字塔:轻度红斑:无菌纱布+凡士林(保湿屏障)。湿性脱皮:水胶体敷料吸收渗液。溃疡感染:含银离子敷料持续杀菌。(3)预警信号识别:当皮肤出现“三红一痛”(红斑、红肿、渗液+疼痛)或“三黄一臭”(黄痂、黄脓、黄水+异味)时,立即联系医生——这可能是感染加重的“求救信号”!

未及时处理的放射性皮炎感染率高达60%,而规范护理可将其降至15%以下!数据背后,是无数患者的“血泪教训”。

4.终极防护:构建皮肤“免疫堡垒”

除了对抗上述3大杀手,放疗期皮肤护理还需“内外兼修”:(1)营养强化:每日摄入1.5g/kg体重的蛋白质(如乳清蛋白粉),搭配ω~3脂肪酸(2000mg/天),促进皮肤修复;(2)心理建设:通过冥想、音乐疗法缓解焦虑,因为压力激素皮质醇会延缓伤口愈合——心情好,皮肤才好!(3)定期监测:使用皮肤镜每周自查,记录红斑面积、脱皮程度等指标,为医生调整治疗方案提供数据支持——堪称“皮肤健康日记”。

放疗不是皮肤的“判决书”,而是检验护理智慧的“试金石”。记住:每一次精心护理,都是对生命的温柔以待。当治疗结束那天,你收获的不仅是肿瘤的消退,更有一片依然健康、有弹性的皮肤——这是你与癌症战斗的“勋章”,更是科学护理的“胜利旗帜”!毕竟,连皮肤都守护不好的人,拿什么守护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