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患者在接受化疗后,常因药物副作用出现恶心呕吐、浑身乏力等不适症状,这些反应不仅影响生活质量,还可能导致治疗中断。
其实,通过科学的护理干预,能有效减轻症状,助力患者顺利度过治疗期。以下结合肿瘤护理专业经验,为肝癌患者及家属带来针对性缓解技巧。
1.恶心呕吐的阶梯式护理方案
化疗药物刺激胃肠道黏膜及中枢化学感受器,是引发恶心呕吐的主要原因。护理时需遵循“预防~对症~支持”的阶梯原则。
饮食调控是基础防线。化疗前2小时避免进食,防止胃内容物刺激呕吐中枢;选择清淡低脂的半流质食物,如南瓜粥、藕粉等,可适当加入少量姜末(生姜含姜辣素能抑制呕吐中枢),但需避免麻辣、油腻等刺激性口味。呕吐后先用温水或淡盐水漱口,30分钟后可尝试饮用米汤或温蜂蜜水(水温控制在40℃左右,过热过冷都会刺激胃肠道)。
穴位按压有中医巧思。内关穴(腕横纹上3指正中)和足三里(膝盖下4指外侧)是缓解呕吐的特效穴位。家属可使用拇指指腹以顺时针方向按压,力度以患者感觉酸胀为宜,每穴按压3~5分钟,每日3次。有条件的家庭还可配合耳穴贴压,将王不留行籽贴在耳穴“胃区”,通过持续刺激增强止吐效果。
环境管理不可忽视。保持病房或居室空气流通,避免油烟、香水等异味刺激;呕吐时将患者头偏向一侧,及时清除呕吐物,并用含氯消毒液擦拭污染区域(需特别注意消毒频次)。必要时遵医嘱使用止吐药物,如昂丹司琼等,用药期间观察患者是否出现头晕、便秘等不良反应。
2.乏力症状的多维度干预策略
化疗导致的骨髓抑制、电解质素乱及营养摄入不足,是乏力感的主要诱因。护理上需从能量补充、功能锻炼、心理调节三个维度入手。
营养支持是能量基石。评估患者饮食结构,确保每日蛋白质摄入量达到1.2~1.5g/kg体重,优先选择鱼、蛋、奶等优质蛋白:可制作番茄炖牛腩(番茄富含维生素C,促进铁吸收)、山药莲子粥等易消化的高蛋白食谱。同时注意补充电解质,将橙子香蕉榨成汁饮用(含丰富钾元素),避免饮用浓茶、咖啡等刺激性饮品。
对于食欲极差的患者,可在营养师指导下使用肠内营养制剂,如整蛋白型营养粉,采用少量多餐的方式(每日5~6餐)保证能量供给。
分级运动计划助恢复。根据乏力程度制定活动方案:轻度乏力者(能自主活动)可进行每日3次、每次15分钟的慢走或八段锦练习(尤其推荐“调理脾冒须单举”动作,促进胃肠蠕动);中度乏力者(活动后气短)可在床上做肢体屈伸训练,每个关节活动10~15次;重度乏力者(卧床不起)需由家属协助进行被动按摩,从四肢远端向近端缓慢推拿,每次20分钟,促进血液循环。运动时间选择在餐后1小时或用药后2小时,避免空腹或药物高峰期活动。
心理调适缓解身心疲劳。化疗后乏力易引发焦虑情绪,形成“乏力~焦虑~更乏力”的恶性循环。可采用正念冥想疗法:让患者取半卧位,闭眼聆听自然音(如溪流声、鸟鸣声),同时引导其专注于呼吸节奏,每次10~15分钟,每日2次。家属也需多陪伴交流,通过回忆家庭趣事、播放川剧经典选段等方式转移患者注意力,必要时联系心理科医生进行干预。
3.特殊情况的预警与应对
护理过程中需密切观察症状变化,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24小时内呕吐次数超过5次、呕吐物中带血或呈咖啡渣样;乏力症状持续加重且伴有头晕、心悸;出现发热(体温乡38.5℃)、腹泻(每乡4次)等伴随症状。夏季湿热,化疗患者免疫力低下,更需注意预防感染,尽量避免前往人员密集场所,外出时佩戴口罩。肝癌化疗后的护理是一门科学与人文结合的艺术,通过精准的饮食调控、适度的运动管理、贴心的心理支持,既能减轻患者痛苦,又能提高治疗依从性。家属需与医护人员密切配合,根据患者个体反应调整护理方案,让每一位肝癌患者在化疗路上都能感受到专业照护的温度,更有信心战胜病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