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影像学技术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很多疾病都可以通过影像学的辅助进行诊断。但是,部分影像学检查会给人体造成一定电离辐射,比如X片、CT等运用了x射线的穿透原理,X射线属于一种放射线,可能会存在一定放射暴露风险。
除了影像学检查以外,在生活中仍然可能会受到一些放射影响,所以对放射的防护是非常重要的,良好的防护措施能够减少放射暴露,守护身体健康。那么,如何防护放射危害呢?接下来就给大家科普一些相关知识,希望为大家提供帮助。
1.电磁辐射与电离辐射
说到放射防护,很多人都会联想到辐射。其实,辐射主要分为两种类型,分别为电磁辐射和电离辐射。其中,电磁辐射常见来源包括手机、电脑、路由器、微波炉、无线电对讲机等等,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危害主要产生于热能方面,并不会改变分子结构,通常也不会影响到人体健康,无需过度担心。电离辐射常见来源包括x射线、y射线以及一些放射性物质,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放射线,可能会改变分子的结构,从而对人体健康造成不利影响。因此,我们一般说的放射防护是指电离辐射的防护,电磁辐射无需做过度防护措施,保持适当的使用频率即可。
2.医学上的电离辐射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能接触到电离辐射最多的场所就是医院,因为一些放射性检查可能会存在一定辐射暴露风险。其中,x片是常用的检查技术之一,具体是指运用x射线穿透人体组织,获取图像式信息;CT属于计算机断层扫描,同样运用了x射线的穿透原理,而X片与CT都会对患者造成一定电离辐射,并且由于CT检查暴露时间更长,对患者造成的电离辐射要更高。核磁共振也属于放射科检查,但我们要知道,核磁共振是没有任何电离辐射的,因为核磁共振运用的是人体氢原子核与外部磁场相互作用的原理,并没有运用x射线,因此不会对人体造成任何电离辐射,检查的安全性相对较高。
3.生活中的电离辐射
其实,除了医院以外,我们在生活中也会面临一些电离辐射影响。其中,吸烟时人体会受到一定电离辐射危害,但其剂量较小。电离辐射以mSv作为单位,如果吸烟者连续吸烟一年,每天吸烟20支,那么一年内受到的电离辐射剂量大约在0.5mSv左右,类似于接受一次胸透。在乘坐飞机时,我们可能会受到一些来自宇宙的辐射,但这一辐射剂量更小,通常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
4.怎样防护电离辐射?
(1)合理选择医学检查项目。由于医学检查是最常见的放射暴露场所,因此合理选择检查项目是防护电离辐射的重要措施。在就诊期间,患者一定不要自作主张,遵循医生的建议选择检查方式,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放射性检查项目。因为在目前的医学技术中,任何放射性检查的单次辐射剂量都是安全的,但是如果在短时间内多次接受检查,可能会出现电离辐射剂量超标的风险,因此患者要尽量避免反复接受放射性检查。(2)了解检查之前注意事项。为了减少放射暴露,在放射科检查时尽量要确保“一次过”,因此患者需要提前了解检查的注意事项,提高检查结果的准确性,避免多次接受检查。首先,在进入检查室前,患者需要将身体上的金属物品去除,并且不要将不必要的物品带入检查室,否则可能会影响到检查结果,导致多次接受检查。其次,为了加强对患者的保护,医务人员会给患者提供一些防护用品,保护患者的性腺、甲状腺等对放射线敏感的部位,患者应当注意做好防护措施,减少放射暴露。(3)生活中的防护。在前文中提到,生活中大家也会受到一定电离辐射,也需要注意做好防护。其中,建议吸烟者选择戒烟,虽然吸烟造成的电离辐射剂量较低,但如果患者多次接受放射检查,仍然可能会存在辐射超标的风险,并且吸烟本身对健康是百害无一利的。对于普通人而言,飞机和安检的辐射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如果是相关工作人员,仍然需要做好辐射保护措施。
综上所述,放射线可能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一定危害,希望大家能够做好放射防护,保持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