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性皮肤、黏膜炎是放疗过程中常见的不良反应,以下是治疗策略:
1.放射性皮肤炎的治疗策略
(1)预防为主
①皮肤护理教育:在放疗开始前,医护人员应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讲解放疗期间皮肤护理的重要性及注意事项。告知患者要保持放疗区域皮肤的清洁、干燥,避免摩擦、搔抓以及暴晒等。②合适的皮肤防护用品:指导患者选择合适的皮肤防护产品,如无刺激性的医用保湿霜等。在放疗前就开始使用,可提前为皮肤建立一层保护屏障,有助于减轻后续放疗对皮肤的损伤。
(2)急性放射性皮肤炎的治疗
①一般护理措施。清洁与保湿:用温水轻轻清洗放疗区域皮肤,水温不宜过高或过低,一般控制在37~40℃为宜。清洗后,用柔软的毛巾轻轻拍干,避免用力擦拭。随后,及时涂抹温和的保湿霜,如凡士林、羊毛脂等,保持皮肤的湿润状态,以缓解皮肤干燥、瘙痒。避免刺激:放疗期间,要特别注意避免各种可能刺激皮肤 的因素。让患者穿着宽松、柔软的纯棉衣物,减少衣物与皮肤的摩擦。同时,禁止在放疗区域使用香皂、化妆品、香水等有刺激性的物品。②药物治疗。糖皮质激素:当皮肤出现明显红斑、瘙痒症状较为严重时,可在医生的指导下,局部使用弱效糖皮质激素软膏,如氢化可的松软膏。抗生素:若皮肤发展到湿性脱皮阶段,出现渗出液或有感染迹象(如局部红肿热痛加剧、有脓性分泌物等),应及时使用抗生素软膏。
(3)慢性放射性皮肤炎的治疗
①物理治疗。激光治疗:低能量激光治疗在慢性放射性皮肤炎的治疗中有一定应用。它可以通过刺激皮肤细胞的代谢,促进胶原蛋白的合成,从而改善皮肤的弹性和修复能力。红外线照射:红外线照射能够改善局部皮肤的血液循环,有助于缓解皮肤萎缩、纤维化等慢性症状。②手术治疗。对于严重影响外观或功能的皮肤纤维化、挛缩等情况,如导致关节活动受限、影响面部容貌等,可考虑手术治疗。常见的手术方式有皮肤移植等。
2.放射性黏膜炎的治疗策略
(1)预防先行
①口腔卫生教育:放疗前,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口腔卫生教育,指导其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告知患者使用软毛牙刷,每日至少刷牙两次,且刷牙动作要轻柔。饭后及睡前要用生理盐水或温和的漱口水含漱,以减少口腔内细菌的滋生。②营养支持:鼓励患者在放疗前保持良好的营养状态,摄入充足的蛋白质、维生素(尤其是B族维生素)等营养物质。
(2)急性放射性黏膜炎的治疗
①口腔卫生强化。温和清洁:继续加强口腔卫生维护,当口腔黏膜出现充血、水肿、糜烂或溃疡时,要改用更温和的清洁方式。可使用棉签蘸取生理盐水或康复新液等温和的漱口水,轻轻擦拭口腔,避免使用硬毛牙刷刷牙,以防加重黏膜损伤。保持湿润:除了清洁口腔,还要注意保持口腔黏膜的湿润。可适当增加饮水次数,或使用人工唾液等产品,以缓解口腔干燥的感觉。②疼痛管理。非甾体类抗炎药:对于轻度疼痛,可按照医嘱服用非甾体类 抗炎药,如布洛芬等。局部麻醉药:当疼痛较为严重时,可使用局部麻醉药制成的口腔凝胶或喷雾剂,如利多卡因凝胶。促进黏膜愈合:可使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等药物,涂抹在糜烂、溃疡的口腔黏膜处,每日数次。
(3)慢性放射性黏膜炎的治疗
①持续口腔卫生维护:继续坚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定期使用漱口水含漱,保持口腔清洁。②缓解干燥症状。人工唾液:使用人工唾液是缓解口腔干燥感觉的重要手段。人工唾液有多种剂型,如喷雾剂、凝胶等,患者可根据自身需求选择,按需使用,随时为口腔补充水分和润滑。多饮水:鼓励患者多喝水,以补充口腔水分,缓解口腔干燥带来的不适。定期监测:对于慢性放射性黏膜炎患者,需定期进行口腔检查,监测口腔黏膜的变化情况。特别是要关注是否出现黏膜白斑等异常情况,若发现异常,应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放射性皮肤、黏膜炎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预防为主、多种治疗手段相结合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