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广播电视报由四川广播电视台主管,是优秀的省级媒体平台,平台汇聚全国名医,展示优秀科普内容,促进社会健康知识普及,提升全民健康素养,科学普及、健康同行是我们平台的使命和目标!
当前时间:2025年08月17日 星期日
肩袖损伤:别把“五十肩”当普通肩周炎

作者:邱恒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发布时间:2025-04-11 15:52:16938次浏览[发表证书]

随着年龄增长,不少人会出现肩膀疼痛、活动受限的症状,很多人第一反应是得了“五十肩”(肩周炎),便自行贴膏药、做按摩。然而,有一种疾病——肩袖损伤,其症状与“五十肩”极为相似,却常常被误诊,导致病情延误。今天,我们就来深入了解肩袖损伤,揭开它的“神秘面纱”,避免将它错认成普通肩周炎。

肩袖是由冈上肌、冈下肌、肩胛下肌和小圆肌这四块肌肉及其肌腱组成,它们像袖套一样包裹在肩关节周围,对维持肩关节的稳定和正常活动起着关键作用。而肩周炎,医学上称为粘连性肩关节囊炎,主要是由于肩关节周围软组织发生无菌性炎症,导致关节囊、韧带等组织粘连,进而引起疼痛和活动受限。虽然肩袖损伤和“五十肩”都会出现肩膀疼痛、活动障碍等症状,但二者在发病机制、症状表现、治疗方法上都存在明显差异。

从发病机制来看,肩袖损伤多因肩部受到急性外伤,如摔倒时手撑地、肩部受到撞击;或者长期慢性劳损,像经常从事肩部过度外展、上举的工作(如油漆工、网球运动员),导致肩袖组织磨损、撕裂。而“五十肩”的病因尚不明确,一般认为与年龄增长(好发于50岁左右人群,因此俗称“五十肩”)、肩部长期制动、内分泌紊乱、自身免疫等因素有关,它是肩关节周围组织发生的一种自限性疾病。

在症状表现上,两者也有诸多不同。肩袖损伤的疼痛特点通常是在肩关节外展、上举或旋转时疼痛加剧,尤其是在夜间,疼痛会更加明显,甚至可能因疼痛而从睡梦中痛醒。此外,肩袖损伤患者往往存在不同程度的力量减弱,比如不能正常抬起手臂、提重物困难。而“五十肩”患者的疼痛相对没有那么明显的活动诱发特点,早期可能只是轻微疼痛,随着病情发展,疼痛会逐渐加重,并且肩关节的活动受限更为严重,表现为各个方向的主动和被动活动都明显受限,如梳头、穿衣等日常动作难以完成,但力量减弱并不像肩袖损伤那样突出。

由于症状相似,很多人会把肩袖损伤 误认为是“五十肩”,自行采取一些针对肩周炎的治疗方法,如大力按摩、强行牵拉肩关节。然而,这样的处理方式不仅无法缓解症状,反而可能加重肩袖的损伤,导致撕裂范围扩大。所以,准确诊断至关重要。目前,医生通常会结合患者的病史、症状表现进行初步判断,再借助影像学检查,如肩关节磁共振成像(MRI),来明确是否存在肩袖损伤以及损伤的程度和部位。MRI能够清晰地显示肩袖组织的形态、结构,为诊断和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重要依据。

一旦确诊为肩袖损伤,治疗方法需要根据损伤的严重程度来选择。对于轻度的肩袖损伤,可以先采取保守治疗。保守治疗包括休息,尽量减少肩部的活动,让损伤的肩袖组织得到充分恢复;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如布洛芬、双氯芬酸钠等,缓解疼痛和炎症;进行物理治疗,像热敷、超声波治疗、体外冲击波治疗等,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疼痛,加速组织修复;

如果肩袖损伤较为严重,出现完全撕裂,或者经过保守治疗3~6个月后症状没有明显改善,则需要考虑手术治疗。目前,肩关节镜微创手术是治疗肩袖损伤的常用方法。这种手术通过在肩关节周围做几个小切口,将关节镜和手术器械插入关节内,医生可以在高清视野下直观地观察损伤情况,并对撕裂的肩袖组织进行修复、缝合。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术后,患者需要佩戴肩部支具固定一段时间,以保持肩袖修复部位的稳定。之后,在康复治疗师的指导下,逐步进行系统的康复训练,包括肩部肌肉力量训练、关节活动度训练等,帮助恢复肩关节的功能。康复训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患者需要保持耐心和信心,严格按照康复计划进行训练,才能达到良好的恢复效果。

肩袖损伤并非普通的“五十肩”,当出现肩部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时,一定要及时就医,明确诊断,避免误诊误治。无论是保守治疗还是手术治疗,积极配合医生进行规范的治疗和康复训练,才能让我们的肩膀早日恢复健康,重新自由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