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俗称“中风”或“脑血栓”,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原因是由于脑血管阻塞、狭窄或血栓形成,导致相应的脑组织缺血、缺氧、坏死。如果发生脑梗死,会导致患者出现意识障碍、语言障碍、活动障碍等。当出现不适症状时,有必要及时就医并接受积极治疗。急性期可给予活血化瘀、活血养神、防止血小板聚集等药物治疗。下面为大家科普脑梗死的治疗方法!
脑梗死是一种威胁生命疾病,因此不能忽视。了解脑梗死的治疗方法是非常重要的。脑梗死的临床治疗原则主要是早期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治疗过程中应注意健康宣传教育,患者应积极配合治疗。脑梗死的治疗方法通常是综合治疗。重要的是在早期尽早发现脑梗死,识别是中风还是脑梗死,并尽快选择最近的中风中心进行治疗。临床具体治疗方法为:
1.急性期的康复治疗:急性期的康复治疗时间通常在患者生命体征稳定且神经症状不再出现后48小时开始。在这一点上,没有必要要求患者完全清醒或具有良好的沟通技能,但他们应该具有初步的沟通技能和对疼痛的反应。(1)积极处理临床并发症并采取相关医疗措施,必要时监测生命体征。(2)积极预防和管理临床并发症,包括褥疮、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深静脉血栓形成、肩部疼痛和肩手综合征。(3)积极准备血运重建治疗,疏通血管,改善缺血区的血液供应,阻断和终止脑梗死的病理过程是最重要的;如果条件允许,应在时间窗口内尽早进行溶栓治疗或介入性血栓切除术,越早越好,越快越好;因为只有重新开放堵塞的血管,才能减少脑组织损伤,恢复效果更好。
2.药物的应用:急性脑梗死发生时,应积极治疗原发性疾病。如果是大面积脑梗死,水肿严重,应及时吸氧,保持气道通畅。静脉输注甘露醇可以起到脱水和降低颅内压的作用。还有一些保护脑神经的药物,如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注射液、胞磷胆碱。如果患者发烧,应使用退烧药物进行降温治疗,还可使用冰块对前额进行降温,具有物理降温作用。
3.急性溶栓治疗:血栓和栓塞是脑梗死的基础,因此理想的方法是在坏死发生之前恢复缺血脑组织的正常血流。早期再灌注脑组织以获得脑血流可以降低缺血程度,限制对神经细胞及其功能的损伤。近年来,国内外大量临床研究表明,在血液稀释、血管舒张、溶栓等治疗中,溶栓已成为急性脑梗死最理想的治疗方法,可显著降低患者的致残程度。如果超过4.5小时但不超过24小时,在医生的综合评估下,如果患者能够满足一定条件,也可以使用动脉血栓切除术。
4.手术治疗:对于严重脑梗死患者,需要进行血管成形术和经皮血管内支架置入等手术治疗,以恢复脑血管通畅性。如果是大面积脑梗死伴脑疝,且无手术禁忌症,可考虑手术治疗,行开颅减压。
5.介入治疗:在脑梗死急性期,介入治疗用于扩张狭窄或阻塞的血管,或清除引起阻塞的栓塞,疏通血管,恢复大脑功能。如果头部和颈部的CTA检查显示大血管狭窄,建议进行介入治疗。
6.预防和治疗脑水肿,同时警惕脑梗死后脑出血的发生;保护缺血的外周半影脑组织,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
7.出院后,遵医嘱服药,控制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等动脉粥样硬化性基础疾病,定期到医院复查;采用二级预防药物,包括抗血小板药物和斑块稳定药物,如阿司匹林和他汀类药物。
8.康复治疗:如果有身体活动障碍和言语障碍等后遗症,康复训练将改善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建议患上脑梗死后,应根据医嘱及时进行治疗,以延缓病情进展,降低患重病的风险。
脑梗死又被称为缺血性卒中,为神经科常见的疾病之一,脑梗死对人体造成的危害很多,可能导致对侧偏瘫、偏侧麻木、同向偏盲、失语、失用症、眩晕、复视、眼球运动麻痹、共济失调、交叉瘫、瞳孔异常、四肢瘫痪、进食吞咽困难、意识障碍等。我们这位患者在确诊为脑梗死后,经过积极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