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广播电视报由四川广播电视台主管,是优秀的省级媒体平台,平台汇聚全国名医,展示优秀科普内容,促进社会健康知识普及,提升全民健康素养,科学普及、健康同行是我们平台的使命和目标!
当前时间:2025年04月12日 星期六
学会看懂药学“名词”

作者:李沁宇

(柳州市中医医院)发布时间:2025-01-24 10:34:041009次浏览[发表证书]

在日常生活中,了解并正确解读药学名词十分重要。这不仅关乎用药安全,更直接影响到治疗效果。本文将带您走进药学名词的世界,让您学会如何看懂这些看似复杂的专业术语。

1.用药时间与方式详解

晨服:指早晨进食或早餐前1小时服用。这一时间段用药,能够确保药物在空腹状态下被吸收,提高药效。尤其适用于一些需要快速起效的药物。

睡前服用:睡觉前15至30分钟服用,适用于镇静催眠药或夜间症状明显的药物。这一时间段用药,有助于药物在体内达到一定的浓度,从而改善睡眠质量或缓解夜间症状。

空腹用药:在餐前1~2小时或餐后2小时左右服药,确保药物吸收不受食物影响。这一时间段用药,可以避免食物对药物吸收的干扰,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饭后用药:饭后15分钟到30分钟内用药,以减少胃部不适。一些药物可能对胃黏膜产生刺激,饭后服用可以减轻这种不适感。

饭前用药:饭前30分钟到1小时内用药,适用于易受食物干扰的药物。这些药物在空腹状态下能够更好地被吸收,从而发挥最佳的治疗作用。

2.储存条件详解

常温:指10~30℃的储存条件。对于大多数药品而言,常温储存即可满足其稳定性要求。但需要注意的是,不同药品对温度的要求可能有所不同,因此应根据药品说明书上的储存条件进行妥善保管。

凉暗处:避光且不超过20℃的储存环境。这一条件对于易受潮、易氧化的药品尤为重要,可以保持药品的品质和稳定性。

避光:避免日光直射,保持药品稳定性。对于易受光线影响而变质的药品,应放置在阴凉干燥处,避免阳光直射。

3.名称解析

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处方药是指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的处方才可调配、购买,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的药品。非处方药则是指不需凭处方,消费者可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的药品。患者在使用处方药时,需严格遵守医嘱,确保用药安全和疗效;在使用非处方药时,也需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了解药品的适应症、用法用量等信息,以免因误用药物而引发不良反应。

复方药:复方药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混合制成的制剂,成分复杂,疗效多样。患者在使用复方药时,需仔细查看配料表,了解具体成分,以便对症用药,避免药物相互作用或不良反应。

4.剂型与用法

分散片:分散片能够在水中迅速崩解并均匀分散,便于患者服用。患者可以选择加水融化后口服或直接吞服,如阿奇霉素分散片,适用于治疗呼吸道感染等疾病,具有疗效显著、易于服用的优点。

含片:这是一种放置在口腔中缓慢溶化的片剂,通过口腔黏膜吸收产生局部或全身作用。它适用于喉咙疼痛、口腔溃疡等症状的治疗,如常见的西瓜霜含片,能够迅速缓解口腔不适,减轻疼痛和炎症。

控释片:控释片能够缓慢恒速释放药物,确保血药浓度的平稳,提高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同样,患者在服用时也不得咀嚼或压碎,如硝苯地平控释片,主要用于治疗高血压、心绞痛等疾病,能够稳定血压、改善心肌供血。

泡腾片:这种片剂含有碳酸氢钠和有机酸,遇水后会产生气体并呈泡腾状,因此需要在服用前先溶于水。维生素C泡腾片便是此类药物的代表,能够迅速补充体内维生素C,增强免疫力,预防感冒等疾病。

缓释片:缓释片能够缓慢非恒速释放药物,保持血药浓度的稳定,从而延长药物作用时间。患者在服用时不得咀嚼或压碎,如布洛芬缓释片,适用于治疗慢性疼痛、关节炎等疾病,能够减轻疼痛、改善关节功能。

肠溶片:肠溶片采用肠溶性包衣材料进行包衣,确保药物在肠道内释放,避免药物在胃内被胃酸破坏或刺激胃黏膜。如阿司匹林肠溶片,能够减少胃肠道不适,提高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总之,掌握这些药学名词,不仅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药物,还能在用药过程中做出更明智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