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贫血?如何面对贫血?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贫血”这个话题。
1.贫血的诊断
贫血是指单位容积周围血液中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计数和血细胞比容低于相同年龄、性别和地区正常值低限的一种常见临床症状。目前,临床上常采用血常规检查诊断是否有贫血,其具有快速、便捷、低成本等优点。血常规中的血红蛋白浓度降低是判断是否有贫血和严重程度(轻度、中度、重度、极重度)的依据和标准。
2.贫血的病因及发生机制
根据贫血的病因及其发病机制,可将贫血分为红细胞生成性贫血、红细胞破坏过多性贫血和失血性贫血三大类。(1)红细胞生成减少性贫血:红细胞的生成主要取决于造血干细胞、造血调节与造血原料三大因素,任何一个因素发生异常,均可导致红细胞生成减少而发生贫血。①造血干细胞异常,造血多能或定向干细胞受损、功能缺陷,或质的异常出现高增生、低分化,导致贫血: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②造血调节异常:骨髓基质细胞及造血微环境受损,被异常组织浸润,如: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等;③造血原料不足或利用障碍:如叶酸或维生素B12缺乏或利用障碍导致DNA合成障碍引起巨幼细胞性贫血,缺铁或铁的利用障碍可使血红蛋白合成障碍,引起缺铁性贫血。(2)红细胞破坏过多性贫血;可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溶血。主要是由于红细胞本身的缺陷 (包括细胞膜、红细胞能量代谢有关的酶和血红蛋白分子异常),导致红细胞寿命缩短,如遗传性红细胞增多症、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地中海贫血;也可由于免疫、化学、物理及生物等外在因素导致红细胞大量破坏,超过骨髓的代偿功能而发生,如自身免疫性溶血、脾功能亢进等。(3)失血性贫血:常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性和慢性失血,根据出血原因可分为:①出血性疾病:如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友病等;②非出凝血性疾病:如外伤、消化性溃疡出血、宫能性子宫出血等。
3.贫血有什么样的症状
由于血红蛋白含量减少,血液携带氧能力下降,引起全身各组织和器官缺氧与功能障碍,可表现出一系列的临床症状,这些临床症状与贫血的严重程度、贫血发生发展的速度、个体的代偿能力及其对氧的耐受性有关。疲乏、困倦、软弱无力为贫血最常见和最早出现的症状,严重时在静息的状态下仍感到心悸气促,且活动后明显加重,更甚者发生心力衰竭等情况危及生命。
4.我们如何应对贫血
(1)休息与运动:合理安排休息与活动,减少机体的耗氧量。根据贫血的程度、发生发展速度及基础疾病,制订休息与活动计划,逐步提高活动耐力水平。轻度贫血者,无需太多限制,但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疲劳;中度贫血者,增加卧床休息时间,但若病情允许,应鼓励其生活自理,活动量以不加重症状为主,活动若出现明显心悸、气促时,应停止活动。重度贫血者多伴有心脏病,缺氧症状明显,应以舒适体位(如半坐卧位)卧床休息,以达到减少回心血量、增加肺泡通气量的目的,并予氧气吸入,改善组织缺氧状态。
(2)饮食调节:一般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食物,加强营养,全面均衡,以改善全身状况。
(3)药物治疗:要在明确贫血病因及其发病机制的基础上进行药物治疗。如缺铁性贫血补充铁剂;叶酸、维生素B治疗巨幼细胞性贫血;雄激素、环孢素、抗淋巴细胞球蛋白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糖皮质激素治疗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纠正肾性贫血。并注意遵医嘱按时按量用药,不随意增减剂量,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及时咨询医生,定期检测血常规。
(4)输血治疗:输血是纠正贫血的有效治疗措施,可根据具体情况输注全血或选择红细胞成分输血。输血时注意控制输注速度,严重贫血者输入速度要慢,以防止心脏负荷过重而诱发心力衰竭,同时还需加强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输血不良反应。
(5)心理护理 :贫血或药物的不良反应会造成身体不适,可通过转移注意力等方式放松心情,用呼吸法调节紧张情绪,家属多陪伴安慰。
总之,贫血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一旦发现有贫血症状,立即就医检查。积极寻找和去除病因是治疗贫血的首要原则,只有去除原发病,才能达到纠正贫血并彻底治愈的目的。生活中,我们可以结合饮食、运动和休息来改善贫血的症状,促进身体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