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脑梗?
脑梗死也被称为缺血性卒中,是由多种因素引发的局部脑组织区域供血障碍,导致人体脑部组织缺血缺氧性病变坏死,从而出现各类神经功能缺失表现。当前,脑梗死主要分为脑血栓形成、腔隙性脑梗死等类型,其中脑血栓形成较为常见与严重。由此,通常情况下提及的“脑梗死”多为脑血栓形成。
老年脑梗死属老年病科,发病前期老人伴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发病慢,多在睡眠或安静时期发生,具有头晕、意识障碍、肢体与运动障碍等症状,并且非常容易引发褥疮等并发症。
老人脑梗的病因?
1.动脉粥样硬化严重
动脉粥样硬化是脑动脉血管壁常见病变之一,也是引起脑血栓形成、腔隙性脑梗死的主要原因。根据相关调查研究可知,随着人们的年龄增长,脑动脉硬化愈发严重。其中,60岁以上群体的重度大脑中动脉硬化率超过50%,重度基底动脉硬化率超过40%,而人们出现动脉粥样硬化后极易患上脑梗死。此外,若人们主动脉弓及其分支等部位的大动脉出现粥样硬化斑块等情况,也非常容易引发脑梗死。
2.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指的是人体脑部大动脉、颈动脉等部位发生病变后引发的一过性局部脑血循环障碍,其中,一过性即不超过24小时。若此部分大动脉狭窄或闭塞,出现较为丰富的侧支循环代偿时,仅会引发可逆性的TIA无发作,侧支循环失代偿时会引发完全性脑卒中。当前,TIA是引发脑梗死的重要因素之一。
3.房颤
相较于青年人,老年人房颤发病率较高,并且经常出现于无瓣膜病变心脏病。超过60岁的群体非常容易发生房颤,从而因脑出血而引发脑梗死。
4.高危因素较多
在老年脑梗死中,年龄是独立且充满可变性的因素。根据相关研究可知,小于55岁的群体脑梗死患病率约为10%,超过75岁的群体患病率约为30%。同时,随着人们年龄增加,动脉硬化患病率及严重程度直线提升,非常容易引发脑梗死。此外,若人们患上高血压、冠心病等疾病非常容易引发脑梗死。
老人脑梗的严重性?
若患者出现大面积脑梗塞,其明显占位会引发脑水肿等,从而产生全身瘫痪、意识迷糊、昏迷等症状,最后出现脑疝或死亡。此类疾病发展速度较快,患者会很快进入到脑疝或死亡阶段。若患者仅是小面积梗塞,致残率、致死率比较低,患者比较容易出现语言功能障碍等症状。
老人脑梗卧床后如何护理?
若脑梗死患者处于急性期,通常情况下需要长期卧床休息,避免出现脑血流减少等情况。同时,若患者梗塞严重并且出现半身不遂等情况,也需要卧床休养。对此,护理人员及其家属应掌握科学的护理方法。
1.患者长期卧床并且遭遇病痛折磨,非常容易产生焦虑、烦躁等情绪,不利于身体恢复。对此,护理人员应实施科学护理,让患者了解疾病特点与发病情况等,疏导患者内心,鼓励患者积极接受治疗。
2.护理人员应帮助患者保持平卧位,控制头部抬高度,让瘫痪肢体维持功能位并且帮助其定期活动。
3.若老年脑梗患者仅是短期卧床(≤14天),护理人员尽量不要远途运送患者或多次搬动。活动患者身体时,护理人员应保护好患者的头部,保证动作轻柔。
4.若老年脑梗患者正处于昏迷状态中,护理人员维持平卧位时应保证患者头部偏侧,避免呕吐物等进入呼吸道,从而引发吸入性肺炎等疾病。同时,护理人员应提前取下患者假牙,让患者呼吸顺畅。
5.老年脑梗患者长期卧床后,若其生命体征与健康情况较为平稳,护理人员应鼓励患者积极运动,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床上或床下运动等,保证患肢灵活。
6.若患者意识模糊或患有精神疾病,护理人员应提前安装防护栏,避免患者受伤。
7.护理人员应加强营养支持,为进食困难的患者提供鼻饲饮食,为正常饮食的患者提供鸡蛋、鱼汤等食物,保证患者身体健康,提高患者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