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13日是第十个“世界血栓日”。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是最常见的院内死亡原因。虽然这类疾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的特点,但很多人知之甚少。主要原因是很多血栓形成的时候,人体没有感觉到明显症状,脱落时更是无声无息。然而,一旦发生非常凶险的栓塞,严重者可在1~2个小时内死亡,因此也被称为“沉默杀手”。
警惕血栓发病信号?
1.看东西突然模糊:发现自己在看东西的时候突然间模糊或者有眼前突然发黑表现,很可能是血栓出现在脑血管。大脑血管畅通无阻,及时提供血液,营养物质给大脑重要的组织,可以保持大脑功能的正常,而眼睛跟大脑位置较接近,在共同协调下眼睛需要的血液也可以及时获取,不会有看东西模糊,视力下降表现。但是,那些脑血栓产生的人,疾病严重时眼睛周围的血管也无法保持畅通,看东西就容易有异样。
2.皮肤冰冷:身体血栓产生后,不少人皮肤摸起来冰凉,无法保持温度的正常,血管在畅通无阻的时候血液及时流动,不仅可以保持肢体轻松状态,局部血液正常流动,热量也可以及时产生,会保持温度正常。但是,不少人肢体末端皮肤长时间都是冰凉的,就连在夏季摸起来也冰凉,这种情况很可能是局部血栓产生过多,循环出现障碍引起,只有通过消除血栓恢复血液循环良好,局部的热量产生才能保持温暖。
3.间歇性跛行:下肢静脉血栓产生的人,在走路的过程中活动量多,正常情况下提供的血液量也更多,可以让局部血液循环保持良好,在血管壁血栓产生之后局部循环有障碍,血液却没办法提供到需要的部位,在局部缺血,缺氧之后加快步伐,增加运动量反而会疼痛,严重时有间歇性跛行这种特点,需要通过休息来缓解局部的疼痛不适感。出现这些特殊表现代表下肢有血栓,应该及时清除恢复正常的供血。
4.胸闷胸痛:心脏是重要的器官,保持功能正常需要无时无刻都有血液供应,心脏血液供应量充足,可以保持功能良好,发挥作用让全身的循环也保持正常。但是,有部分人心脏周围的血管狭窄,堵塞,而在心脏缺血,缺氧之后多有胸闷,胸痛等表现,严重时会心慌心悸,心律失常,甚至有心力衰竭等表现。
如何有效预防血栓?
1.不要经常吸烟:长期大量吸烟除了获取有害物质增加肺部疾病的患病率,还会在有害物质获取后增加血液粘稠度,血液粘稠如粥,流动速度缓慢,血管壁出现血栓的可能性大,因此需要远离烟草来养护血管。
2.减少高热量食物摄入:身体需要的营养物质满足需求,可以保持抵抗力正常,同时避免血管堵塞了。很多人经常摄入富含胆固醇,高脂肪的食物,会增加血液黏稠度,进而诱发血栓。而懂得调节身体的人会从饮食入手,通过健康饮食也可以让血管畅通无阻。
3.积极锻炼身体:避免血栓产生需要适当锻炼,很多人还没有血栓出现,但是血液已经明显粘稠,如果依然不锻炼身体,运动量过少让血脂过高,血液流动速度缓慢,容易在血管壁沉积脂类物质,甚至出现了血栓后堵塞血管。平时应该认真锻炼身体来控制体重,同时保持血管的畅通。
4.不要经常喝酒:很多人经常有饮酒这种坏习惯,但是酒精获取过多不单纯影响肝脏功能,还会让身体很多重要指标出现变化,例如血压,血脂等指标升高,都和长时间饮酒有关。如果可以积极降低血粘稠度,避免经常有饮酒这种行为,血管才可以保持功能正常。
5.有慢性疾病及时治疗:有慢性疾病发,第一时间治疗很重要,发现疾病及时采取治疗措施,才能让疾病带来的影响减轻。很多人忽略了疾病积极治疗的重要性,已经有慢性疾病发展,身体各项指标不稳定,但是没有及时展开治疗,这些指标变化之后血管受到损伤,血栓更容易出现。可见,要消除血栓,保持血管畅通,慢性疾病出现后及时治疗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