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广播电视报由四川广播电视台主管,是优秀的省级媒体平台,平台汇聚全国名医,展示优秀科普内容,促进社会健康知识普及,提升全民健康素养,科学普及、健康同行是我们平台的使命和目标!
当前时间:2025年05月11日 星期日
老年慢性心衰患者心脏康复的护理需注意

作者:李小园

广西贺州市人民医院发布时间:2023-11-17 17:27:226878次浏览[发表证书]

众所周知,大多数心脑血管疾病都会引起心力衰竭。慢性心力衰竭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严重和终末阶段,是近年来最严重威胁人类的疾病,尤其是老年人患病几率较大,如果患病后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最终等待患者的只有死亡。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每年全世界死于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数高达1500万,居各种死亡原因首位。通过对我国35-70岁不同地区的居民进行调查,该病患病率约为0.9%,其中男性略低于女性。同时,由于地域差异,南北地区患病率也有所不同,南方患病率低于北方,城市患病率高于农村。大于60岁的老人患病率达总体人数的27%。同时,由于慢性心衰是无法治愈的,因此社会各界对于老年人患慢性心衰要更加关注,要明确什么是慢性心衰?老年人患慢性心衰后心脏康复护理应该注意些什么?本文将会为大家进行解答:

1.什么是慢性心衰?

慢性心衰学名为慢性心力衰竭,所谓慢性心力衰竭就是由于各种器质性或功能性心脏疾病导致的以心室收缩或者舒张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一组临床综合征。主要病因包括冠心病、高血压、心瓣膜病和扩张型心肌病等,在这些疾病因素的影响下,心脏结构和功能出现异常,损伤心室充盈和供血能力,使得心脏收缩或舒张功能障碍,在足够静脉回流条件下,心排血量不足以满足全身代谢的需要,进而导致组织淤血或缺血。

2.哪些原因会诱发慢性心力衰竭呢?

该病多发于中老年人,临床以肺循环或体循环淤血以及器官、组织血液灌注不足为主要特征,主要临床症状有呼吸困难、乏力以及肺淤血、体循环淤血及外周水肿等。该病发病率高、致死率高、预后差。同时引发心力衰竭的病因较多难以控制,其中包括:

1)感染:细菌或病毒侵袭机体,经血液循环迁移到心脏,损伤心脏组织,引起心脏结构和功能出现异常,继而诱发该病。常见的有呼吸道感染、风湿热、泌尿道感染等,特别是老年、长期卧床的患者多发。

2)心律失常:心率过快或过缓可导致心肌耗氧量增加,心排血量减少,继而诱发该病。

3)血容量增加:包括摄入钠盐过多及静脉输液或输血过快、过多等,这些因素均可加重心脏负担,导致心脏功能出现异常,诱发该病。劳累过度或情绪激动:可加重心脏负荷,增加心肌耗氧量,继而诱发该病。

4)用药不当:一些药物通过直接影响心肌收缩力、增加心脏前、后负荷等途径引起心衰或使原有的心衰加重。

5)出血和贫血:出血量过多可导致血容量减少,使得心排出量下降,增加心肌耗氧量。慢性贫血可加重心脏负荷,引起心肌缺氧,诱发该病。

3.老年慢性心衰患者心脏康复的护理需注意?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是可以通过生活调理、药物治疗等方面来帮助患者治疗改善病状的。心脏康复护理已经成为了现阶段轻度心衰患者的主要治疗措施,发病后,通过医院的详细检查了解病情后,根据医生所给出的建议,进行合理的心脏康复训练是有助于病情恢复的,一般分为生活调理、运动康复和药物治疗,下面是一些简单的护理方案,分析如下:

1)生活调理:建议患者平日注意低盐、低脂的饮食,保持心情愉悦,控制好体重,定期监测体重变化。平日注意多休息,尤其在不舒服症状频繁发生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卧床休息,减少体力活动。查明导致心衰发生的诱因,老年患者最为常见的诱因就是呼吸道感染,如果是由于呼吸道感染所导致的,还要结合抗炎治疗。

2)运动康复:心脏康复训练是以运动为核心的康复程序,可以通过运动改善心肌缺血、提高心搏量,从而增加运动耐量、提高生活品质。心衰患者在病情稳定,在休息时没有出现心绞痛等影响血流动力的情况下就可以进行康复运动。

3)药物治疗:在临床上如果患者对青霉素或者头孢类的抗生素不过敏,建议选用青霉素V钾片、头孢克肟分散片进行消炎治疗,这些药物对其他心血管用药没有太大影响,相对是比较安全的。除此之外,还要给予患者利尿治疗,利尿治疗是治疗老年慢性心衰的基石,比如可以遵医嘱口服呋塞米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