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病是60岁以上人群高发的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病,又称震颤麻痹,属于运动障碍性疾病,患病初期患者会出现记忆力衰退的症状,随着病情的加重、病程的延长,患者的运动能力会逐渐受到影响。目前,临床对该疾病尚无彻底治愈的方式,只能通过用药延缓病情的进展。这也是大家对该疾病会存在较大的恐惧感的主要原因。但该疾病的具体诱发原因、临床表现是什么样的呢,多数人对此了解甚微,现在本文就带领大家了解帕金森病。
1.帕金森病的病因是什么?分哪几类?
目前,临床尚未明确帕金森病的具体发病原因,大部分考虑可能与药物因素、基因以及社会环境因素等有关系。患病机制目前认为是颅内纹状体、黑质多巴胺神经元数量降低,多巴胺储备不足,在其降低至一定程度后,机体会发生一系列运动症状。根据患病原因不同,该疾病分为遗传性、继发性、原发性三大类。遗传性多是与染色体隐性遗传以及代谢障碍有关。继发性多是与中毒、药物等因素有关。它的诊断多是通过临床诊断,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病史问询进行诊断。同时,需通过核磁、头颅CT等影像学检查将其他疾病进行排除。该疾病的治疗根据其临床表现不同,所对应的治疗方案也不一致。
2.帕金森病的症状有哪些?
该疾病病情进展缓慢,早期无典型临床表现,随着病情的进展,逐渐出现动作协调性变差、身体部分部位发生震颤、身体失去柔软性,变得僵硬等临床表现。但不同的患者其临床表现也不尽相同,以下述四种运动症状较为常见。
2.1静止性震颤
静止性震颤属于该疾病的首发症状,是指单侧手指发生抖动,逐渐向对侧的肢体与同侧下肢扩展,以“N”为发展轨迹,最后将累及到头部、舌部、口唇、下颌。中指、食指及拇指像在数钞票或搓丸子一样的运动是帕金森手部震颤的典型表现。正常情况下,当肢体处于自然放松位置或手放在腿上保持静止时这种表现会加剧,当肢体发生运动或转换体位时症状反而会降低,故临床将此命名为静止性震颤。如患者症状较轻,可以通过意识对震颤进行控制。且此类震颤在患者情绪激动、精神紧张时还会加剧,具有波动性的特点,运动或入睡后会缓解甚至消失。如患者的首发症状为震颤,则多提示为病情进展较慢,且预后较佳。在病情加重时,会出现姿势性震颤、运动性震颤。这种震颤会导致患者的肢体功能受到影响,进而造成其无法完成精细动作甚至吃饭。
2.2屈曲姿势及肌强直
此类症状初期为患者出现肌肉发紧、关节僵硬,多为单侧肢体出现,当症状对面部肌肉造成影响时,会转成“面具脸”,当症状对髋膝关节、四肢、躯干造成影响后,身体会出现屈曲姿势。脚踝关节、手腕关节会发生肌强直症状,随着病情的加重,该症状向全身蔓延。晚期会造成关节出现姿势性改变以及屈曲,严重会引发姿势性畸形,也就是临床常说的“猿猴姿势”。也有的患者会出现眼睛、嘴无法闭合。
2.3运动迟缓
帕金森病诊断的核心症状即运动迟缓,属于该疾病的典型临床表现之一,也最易被大家所忽视,但事实上,只有伴有运动迟缓症状,才能被确诊为帕金森综合征。可以说是,如患者只有手抖,但没有运动迟缓,是不能被认定为患有帕金森的。
2.4姿势和步态异常
由于疾病会导致颈部、四肢、躯干肌强直,这会造成患者在站立时表现为特殊屈曲的姿势,如膝关节髋关节弯曲、肘关节屈曲、躯干俯屈、头部前倾等。行走时起步困难,一旦开始不行,身体会向前倾斜,无法及时停止,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慌张步态”。这会导致患者极易发生摔倒事件。
通过本文的讲解,相信大家对该疾病已经有所了解,虽然该疾病的典型症状为震颤,但并不是只要出现震颤就认为是患有该疾病,特发性震颤、小脑性震颤、肝豆状核病变、甲亢等疾病均会引发该症状。而对于该疾病患者,可通过药物、脑起搏器等多种方式控制病情进展,改善患者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