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广播电视报由四川广播电视台主管,是优秀的省级媒体平台,平台汇聚全国名医,展示优秀科普内容,促进社会健康知识普及,提升全民健康素养,科学普及、健康同行是我们平台的使命和目标!
当前时间:2025年05月09日 星期五
中医辨证治疗胃病科普知识

作者:杨林彬

山西省阳泉市第三人民医院发布时间:2023-11-24 13:49:282567次浏览[发表证书]

中医对胃病的理解

在中医理论中,胃病被视为脾胃系统失调的一种表现,属于“胃痛”“胃痞”范畴。脾胃主管消化和吸收,当脾胃功能受损,消化系统就会出现问题。中医认为胃病的病因主要包括饮食不洁、情志不畅、过度劳累等。

胃病中医辨证分类

根据症状和舌脉象等特点,胃病可分为以下几类:

1.寒热错杂证:患者表现为胃痛、胃酸过多、消化不良等症状,同时伴有口干、口苦、纳呆呕恶、肠鸣下利等寒热错杂表现,舌脉象表现为舌淡红,苔黄腻或黄白相兼,脉濡或滑。

2.脾胃虚弱证:患者多有胃痛、胃胀、腹泻、身倦乏力等症状,舌脉象表现为舌质淡,苔白,脉沉弱。

3.肝胃不和证:患者常有胃痛、胃酸过多、消化不良等症状,舌脉象表现为舌淡红,苔薄白,脉弦。

常见胃病的症状

胃病的症状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

1.胃痛:表现为上腹部疼痛、不适或痉挛,可伴有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

2.胃酸过多:表现为反酸、嗳气、恶心等症状,严重时可引起贫血、消瘦、消化不良、食欲减退等症状。

3. 消化不良:表现为腹胀、胃胀、早饱、嗳气等症状,有时可伴有恶心、呕吐、腹泻等。

胃病的预防与调理

预防和调理胃病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和熬夜。

2.饮食规律:定时定量,少食多餐,避免暴饮暴食和过度饥饿。多吃温热、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避免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

3.避免过度劳累和熬夜:过度劳累和熬夜会加重身体负担,影响脾胃功能,诱发胃病。

中医治疗胃病的方法

1.草药调理:草药调理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选用具有健脾和胃、疏肝理气、消食导滞等作用的草药,针对胃病的不同证型进行调理。常用的调养草药包括:(1)健脾和胃:党参、茯苓、白术、山药等。(2)疏肝理气:柴胡、枳壳、木香、陈皮等。(3)消食导滞:山楂、神曲、麦芽、莱菔子等。(4)温胃散寒:干姜、吴茱萸、桂枝等。(5)清热泻火:黄连、黄芩、栀子等。使用方法:根据个人体质和证型,选用上述草药进行加减配伍,熬制成汤药或泡茶饮用。寒热错杂型多用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方药组成:半夏、黄连、黄芩、干姜、人参、炙甘草、大枣;脾胃虚弱型多用四君子汤加减治疗,方药组成: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肝胃不和型多用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方药组成:柴胡、白芍、枳壳、川芎、陈皮、香附、炙甘草。

2. 针灸治疗:针灸治疗是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调节经络和脏腑功能,达到治疗胃病的目的。常用的治疗穴位包括:(1)中脘:调节脾胃功能,缓解胃痛、胃胀。(2)足三里:调节脾胃功能,增强肠胃蠕动。(3)内关:调节胃脘痛、胸闷等症状。(4)合谷:调节恶心呕吐、消化不良等症状。(5)梁丘:缓解胃痛、胃酸过多等症状。使用方法:选取上述穴位进行针刺或艾灸,每次20-30分钟,每周2-3次,持续2-4周。

3. 推拿按摩:推拿按摩是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和经络,调节脾胃功能,缓解胃痛、胃胀、胃酸过多等症状。常用的按摩穴位包括:(1)中脘:用手掌顺时针按摩,每次1-3分钟。(2)足三里:用拇指按压,每次2-3分钟。(3)内关:用拇指按压,每次1-2分钟。(4)合谷:用拇指按压,每次1-2分钟。(5)梁丘:用拇指按压,每次1-2分钟。使用方法:选取上述穴位进行按摩,每天1-2次,每次3-5分钟,持续2-4周。

4. 饮食调理:(1)定时定量:养成定时定量的饮食习惯,避免暴饮暴食。(2)软食为主:多吃软食,如稀饭、粥等,以减轻肠胃负担。(3)蔬菜为主: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以促进肠胃蠕动和消化。(4)避免刺激:少吃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肠胃负担。(5)戒烟限酒:戒烟限酒,以免对肠胃造成不良影响。

使用方法:根据个人体质和证型,选用上述饮食调理方案进行改善,持续2-4周。

中医认为,胃是人体的重要消化器官,主管消化食物、吸收营养物质,同时又是人体正气的重要来源。在治疗胃病方面,中医治疗胃病的原则是“审症求因,审因论治”。针对不同的病因,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同时,中医还强调整体观念,注重患者的体质差异和个体差异,进行个体化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