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古称“消渴病”。医圣张仲景将“消渴”作为病证提出并加以论治以来,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临床上西医治疗糖尿病的效果并不是太好,而中医采取慢慢调理的方式,只要遵医嘱,就有着痊愈的可能性,而且中医相对来说,对身体产生的副作用更小一些。
1.中医上糖尿病的类型与临床表现
阴虚燥热型:多见于糖尿病早期。表现为烦渴多饮,咽干舌燥,多食宜饿,便秘,舌红少津苔黄。中医上调理建议采用养阴清热的方法,选用一贯煎加味治疗,主要中药有生地、沙参、枸杞子、麦冬、川楝子等。气阴两虚型:多见于糖尿病的中期。表现为乏力气短,自汗、动则加重,口干舌燥,多饮多尿,五心烦热,大便秘结,腰膝酸软,舌淡或红暗、舌边有齿痕、苔薄白少津或少苔。中医上调理建议采用益气养阴的方法。选用生脉散加味治疗,主要中药有太子参、麦冬、五味子、生地、苍术等。阴阳两虚型:多见于糖尿病病程较长者。表现为乏力自汗,形寒肢冷、腰膝酸软、多饮多尿或水肿少尿,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中医上调理建议采用温阳育阴的方法。选用金匮肾气丸治疗,主要中药有肉桂、附子、生地、茯苓、山萸肉等。
2.糖尿病的中医诊治方法
(1)合理饮食:①主食定量,粗细搭配,全谷物、杂豆类占主食总摄入量的1/3。②每日新鲜蔬菜摄入量500g左右,深色蔬菜占一半以上。血糖控制较好时可适量吃水果可选择两餐中间或者运动前、后吃水果。每次食用水果的数量不宜过多每天200克左右。③常吃鱼、禽,畜肉和蛋类适量,限制加工肉类。④奶类、豆类天天有,零食加餐合理选择,每天摄入液态奶250~300毫升,酸奶应选不含蔗糖和蜂蜜的无糖酸奶。大豆及坚果类共30~50g/d,餐间零食可选淡坚果。⑤清淡饮食,足量饮水,不推荐糖尿病患者饮酒。⑥定时定量,细嚼慢咽;改变进餐顺序,按照蔬菜-肉类-主食的顺序进餐有利于糖尿病患者短期和长期血糖控制。
(2)艾灸治疗:处于“气血两虚”的状态时,这时,通过艾灸来培补人体正气,调节血糖就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糖尿病患者采用艾灸疗法,可以调节胰岛素分泌水平,也可以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功能,可以显著改善症状,增强体质,明显提高免疫功能。糖尿病取穴分两部分,一部分就是扶正的穴位,比如:足三里,另一部分就是降糖的穴位,起到益阴润燥的作用。中医的艾灸降糖,是通过刺激经络穴位来恢复自身的调节功能,对人体的五脏六腑是没有任何损伤的!
(3)糖尿病中草药治疗:①人参:人参有良好的降血糖作用,因为人参里面含有人参皂苷,这种物质能够使血糖迅速下降,还有益气养阴的功效。②黄芪:黄芪可以健脾益气,所以也可以用来治疗糖尿病。这种药物可以用来缓解糖尿病引起的气虚症状,黄芪还有轻微的降糖效果。③石膏:石膏能够清热养阴,也可以帮助消除胃热,糖尿患者胃火旺盛,适当服用些石膏,就能够有效控制食欲,并且还能够缓解糖尿病引起的口渴症状。
(4)适量运动:运动形式:有氧运动和阻抗运动;有氧运动可选散步、慢跑、自行车、游泳、广场舞等,阻抗运动可选哑铃、弹力带、俯卧撑、靠墙蹲马步等。运动时间:建议运动时间每周3~7天,累计时间150分钟。运动注意事项:空腹血糖>16.7mmol/L时,待血糖控制后再开始运动,预防运动性低血糖避免在空腹时运动避免使用降糖药的60-90分钟后运动,运动前血糖<5.6mmol/L时应进食碳水化合物后再运动。
(5)调摄情志: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都和情绪有一定关系。因此糖尿病患者要正确对待生活和疾病,“节喜怒”、“减思虑”,保持情志调畅,气血流通,更有利于病情的控制和康复。
小结:
最后,还是要提醒下大家,虽然糖尿病看起来只是血糖的升高,但从中医辨证角度来看,不同患者的治疗方法大有不同。所以建议有需求的糖友还是要定期复查,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实际情况来调整治疗方案,更有利于病情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