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广播电视报由四川广播电视台主管,是优秀的省级媒体平台,平台汇聚全国名医,展示优秀科普内容,促进社会健康知识普及,提升全民健康素养,科学普及、健康同行是我们平台的使命和目标!
当前时间:2025年11月26日 星期三
脑卒中康复新路径:改良八段锦 + 人文关怀,为恢复期患者注入“双动力”

2025-08-22

期次:34期版号:3作者:郭晓敏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869次浏览[发表证书]

脑卒中,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中风”,发病后常留下肢体活动不便、语言障碍、情绪低落等问题,恢复期的护理质量直接关系到患者能否重新回归家庭与社会。在神经内科临床护理中,除了常规的康复训练与基础护理,“改良八段锦运动联合人文关怀护理”正成为帮助患者突破康复瓶颈的新方案,用“身体锻炼+心理滋养”的双重力量,为恢复期患者点亮康复希望。

改良八段锦为何能成为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的“康复助手”?不同于传统八段锦对柔韧性和协调性的较高要求,临床应用的改良版八段锦是结合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特点调整而来的——动作幅度减小、节奏放缓,比如将“双手托天理三焦”的高举动作改为胸前推举,把“摇头摆尾去心火”的大幅度扭转调整为缓慢的腰部旋转,既保留了传统功法调理气血、活动筋骨的核心作用,又避免了患者因动作难度过高引发疲劳或受伤。

值得注意的是,护理人员会根据患者肌力分级动态调整练习强度:肌力1~2级的患者需在护士协助下完成动作,借助弹力带辅助发力;肌力3级以上的患者可自主练习,但会控制每个动作的停留时间,确保安全与效果平衡。

从神经内科护理实践来看,改良八段锦对患者的帮助是看得见的:每天坚持15~20分钟,分早晚两次练习,能逐步改善患者的肢体肌力——原本抬臂困难的患者,坚持1~2个月后可自主完成穿衣、吃饭等简单动作;同时,缓慢的呼吸配合肢体运动,能调节患者的呼吸功能,缓解因脑卒中导致的胸闷、气短等不适;更重要的是,规律的运动能促进大脑血液循环,对改善患者的注意力、记忆力也有辅助作用,不少患者反馈“练完后脑子比之前清楚多了”。

但脑卒中恢复期的患者,需要的不只是“身体的康复”,更需要“心理的支撑”——这正是人文关怀护理的核心价值。很多患者发病后会因生活不能自理产生自卑、焦虑情绪,甚至拒绝康复训练,而人文关怀护理就是要走进患者的内心,用“理解、尊重、陪伴”化解他们的心理负担。部分患者还会因病程漫长产生“康复无望”的消极想法,此时护理团队会联合家属制定“阶段性小目标”,比如“本周能自主握勺”“本月能独立坐稳”,每实现一个目标就给予小奖励,让患者在点滴进步中积累信心。

在神经内科病房里,人文关怀护理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落实在每一个细节里:护理人员会主动和患者聊家常,倾听他们对疾病的担忧,比如有位老人因担心拖累子女而情绪低落,护士每天花10分钟陪他回忆过往的生活趣事,同时帮他视频连线子女,让他感受到家人的支持;针对语言障碍的患者,护士会制作图文卡片,用“指图+简单发音”的方式与他们沟通,避免患者因无法表达而产生烦躁;康复训练时,护士不会只关注“动作是否标准”,而是用“您今天比昨天抬得更高了”“这个动作做得真不错”等鼓励性语言,帮患者建立康复信心。

当改良八段锦与人文关怀护理“联手”,二者会形成1+1>2的康复效果。有位58岁的脑卒中患者,刚入院时右侧肢体肌力仅1级(无法自主活动),还因担心无法工作而整日沉默。护理团队为他制定了个性化方案:每天上午由护士协助完成改良八段锦练习,从最简单的“左右开弓似射雕”分解动作开始,每完成一个动作就及时表扬;下午安排“同伴交流”时间,让康复效果较好的患者分享经验,帮他缓解焦虑。1个月后,他的右侧肢体肌力提升到3级,能自主扶着栏杆走路,还主动和护士说“想早点康复,回去陪孙子”。

在神经内科护理中,改良八段锦运动关注患者的“身体功能重建”,人文关怀护理守护患者的“心理健康防线”。这种“身心同护”的模式,不仅能帮助脑卒中恢复期患者更快地恢复身体功能,更能让他们重新找回对生活的热爱与信心。对于脑卒中患者及其家属来说,康复是一场“持久战”,而科学的护理方法与温暖的人文关怀,正是帮助他们打赢这场战役的关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