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广播电视报由四川广播电视台主管,是优秀的省级媒体平台,平台汇聚全国名医,展示优秀科普内容,促进社会健康知识普及,提升全民健康素养,科学普及、健康同行是我们平台的使命和目标!
当前时间:2025年05月09日 星期五
什么是生化检测?生化检查前要注意什么?

作者:郑小军

什邡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时间:2023-07-28 16:45:349534次浏览[发表证书]

一、什么是生化检验?

日常中常见的抽血化验检查就是生化检查内容,通常临床中抽血化验检查类型较多,其所有检查项目的总称就被称为生化检查,主要是因为生化检查和生理化学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性。生化检查是当前临床中最常见且最常使用的一种检查形式,其可对多类疾病做出精确的诊断和鉴别。与此同时,医生结合实际的生化检测结果,可制定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的治疗方案。不仅如此,结合生化检查结果也可判断患者疾病进展情况,所以临床中生化检查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

二、生化检查的范围

血糖、肾功能、肝功能、电解质、血脂等都属于生化检查的主要项目。在进行肾功能检查的过程中,其尿素氮值和肌酐值可以充分反映出人体的肾脏功能情况;电解质检查主要对人体内钾、钠、钙、镁等元素的含量进行确定,以此判断患者是否存在电解质失衡问题;血脂主要对患者体内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以及胆固醇等数值进行检验,判断患者是否存在血脂方面的问题;血糖检查主要是对患者的空腹血糖进行检查,判断患者是否患有糖尿病方面的疾病;肝功能检查的主要内容包括了: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谷氨酰基转移酶、碱性磷酸酶等多种转氨酶。与此同时,人体的肝脏功能和储备情况可通过其中的总胆红素、胆红素、直接胆红及前白蛋白、白蛋白等多个项目反映出来。

三、生化检查所具有的意义

因生化检查包括了许多检查项目内容,为此,每一项检查指标都具有一定特殊意义。例如,在开展生化全套检查的过程中,如果患者有显著升高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的情况存在,那么可能存在胆道类疾病、心肌梗死、肝硬化、脂肪肝、肝炎、心肌炎以及药物性肝损伤等疾病问题;生化全套检查中,还常常会测定人体内的血清总蛋白量。如果在检测时发现有升高的血清总蛋白量,则需提高警惕,判断是否存在多发性骨髓瘤和高度脱水症的情况。而在检测的过程中发现血清总蛋白值下降,则极易可能存在恶性肿瘤、重症结核、失血、肝硬化、溃疡性结肠以及烧伤等疾病问题;若人体出现严重的失水情况,会导致体内人血白蛋白数值升高。若是存在肾脏疾病或肝脏疾病问题,又会造成人血白蛋白值出现异常下降的情况;医生在判断患者是否存在肝癌、胆石症、胰头癌和阻塞性黄疸等方面疾病时,通常会借助生化检验中血清直接胆红素数值来进行诊断。

若在进行生化全套检查时发现,有升高的血清尿酸值,则极易可能存在白血病。红细胞增多症,痛风多发性骨髓瘤,肾小炎以及重症肝炎等疾病问题

四、生化检验的注意事项

(一)受检者检验前的注意事项

1、饮食

根据大量研究证明,受检者的实际生化检验结果会受到其所食用的不同饮食成分影响。例如,患者在采血前的2至4小时内食用了富含高脂肪的食物,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自身的血脂水平。并且在检验结果中,会有碱性磷酸酶比例增多的表现。因此,在接受生化检验前的3天内,尽量保持清淡的饮食,避免对动物血制品、内脏或者高脂肪类食物进行食用。此外,检验者在检查前1天需要严禁饮酒,并减少摄入纤维性食物的量。与此同时,检查前一晚还需避免对豆制品、牛奶以及饮料等进行食用或饮用。检查当天早晨要保持空腹状态,且严禁饮用水分。

2、药物

临床中,一些治疗药物会给检验结果带来影响。例如,所服用的药物对肝肾存在一定的损害,其检查结果会出现异常的肝肾功能指标。因此,在检查前需要尽量,避免服用该类药物。此外,若在数天或数周内,服用了避孕药、β—受体阻滞剂以及某些激素类药物时,需要及时告知医生。

3、生理

通常生化指标会受到人体生物周期的影响,特别是激素水平发生改变,会给最终生化检查指标带来巨大的影响。例如,女性处于月经期内,会出现显著性的生殖激素变化。并且女性在月经期即将到来前会出现较高的胆固醇水平,而女性进入到排卵期后,其胆固醇水平会降至最低。除此之外,女性月经期来临前,其纤维蛋白原的水平也会达到峰值状态,并在排卵期时出现明显降低的血浆蛋白数值。所以,女性在接受生化检查的过程中,尽量保证前后两次生化检查时间处于相同的生理周期内,并避开月经期和排卵期等特殊的生理时期。

4、运动

血浆中脂肪的含量会因暂时性运动而减少,同时也会提高一定的乳酸、丙氨酸比例。若是开展持续性运动,在进行生化检验时会发现有升高的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以及谷丙转氨酶等数值。所以,受检者需在采集标本前,保持相对安静的状态,严禁运动,以此提高最终检查结果的精准性。

5、其他

为方便检查,在生化检查当天需穿着较为宽松的衣物,且不要对任何首饰进行佩戴。

(二)医务人员检查前的注意事项

1、采集样本

在对血液样本进行采集时,需保证样本采集的规范性,避免因出现不当的抽血问题而导致受检者出现体外溶血的情况。与此同时,在对输液患者进行血液样本采集时,需避免选取患者输液侧。主要是因为在输液期间,会使该侧血液被稀释,最终使检测结果受到严重干扰。

2、样本处理

当血液样本采集完成后,需及时进行血清分离,以此使血清中流入红细胞物质的情况得以有效避免。与此同时,需要及时进行检验,避免放置较长时间。因为受到室温作用影响,极易会造成血液样本中血钾含量升高;若外界温度超过32℃,会导致血液中的糖发生酵解,并造成钾离子进入到细胞中,使得实际血钾水平降低。除此之外,处于低温环境下,若血液保存时间过长,会导致LDH等酶出现冷变性的情况,极易会影响到检查结果的精准性。

3、样本的有效保存

当样本采集完成后,若缺乏有效合理地保存,极易会造成后续检验阶段出现误差。因此,在对样本进行保存时,需对抗凝真空管进行使用,并保证抗凝剂选择的合理性。与此同时,对于离开身体的血液样本来说,需要对其外部的光照、湿度、温度以及时间等进行严格控制。并在运送时,选择科学有效的工具,为血液样本运送创造良好的条件。除此之外,为避免血液样本发生污染问题,需及时对其进行隔离封装。同时,在血液样本的真空抗凝管外部要将受检者年龄、姓名和样本采集的时间等信息注明,避免在检验过程中发生混淆。

临床医学检验中,生化检验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其可以有效地筛查和判断患者的多种疾病问题,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意义。通过开展生化检验,可以使患者疾病得到有效的控制和治疗。为进一步将生化检验所具有的作用全面发挥出来,受检者需提高检验前运动、饮食、用药等方面的重视,与此同时,医务工作者需要提高在血液样本采集、处理和保存等工作方面的重视。以此进一步提高受检者标本的质量,从而使后续临床需求得到充分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