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广播电视报由四川广播电视台主管,是优秀的省级媒体平台,平台汇聚全国名医,展示优秀科普内容,促进社会健康知识普及,提升全民健康素养,科学普及、健康同行是我们平台的使命和目标!
当前时间:2025年01月06日 星期一
关于不合格的血液检验怎么回事

作者:姜俏翠

贵港市中西医结合骨科医院发布时间:2023-11-03 15:16:481427次浏览[发表证书]

抽血是患者在开展疾病检查中最常用的一种方式,通过血液检验可以直观地了解到患者身体内各种元素的分布情况。为什么有些时候患者抽了血会被告知、血液标本不合格需要重抽呢?让我们一同来看看吧!

溶血

溶血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血细胞破裂,细胞内容物从血细胞溢出,细胞内成分释放到细胞外,在离心之后血清成分中含有部有血细胞内成分,从而影响最终的检验结果,当出现标本溶血现象而影响检验结果时,需要重新采集血液标本进行检测。

1.溶血的原因:由多种理化因素和毒素引起,如采集血液的针头过细,导致使血液被过分挤压导致溶血;在采血过程中血管的负压过大,导致血流速度过快,血液中的红细胞相互猛烈撞击,导致红细胞发生破裂而出现溶血现象;医护人员使用压脉带捆扎患者胳膊的时间过长,导致采血过程中出现负压不够、漏气的情况,使得血液间断被吸入负压管,混有气泡导致溶血;血液注入容器的方法不当,医护人员并未使血液沿采血管管壁徐徐注入,而是直接摄入管底导致红细胞发生撞击及产生过多气泡从而造成溶血。溶血是指在血液样本采集、处理或保存过程中,红细胞受到破坏而释放出血红蛋白的现象。溶血可能会对血液检验结果产生影响,因为血红蛋白的释放会干扰各项检测指标的准确性。

2.溶血的影响:(1)血红蛋白释放:溶血会导致血红蛋白从红细胞中释放出来,血液中的游离血红蛋白浓度升高。这可能会干扰某些指标的测定,例如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计数和红细胞平均体积等。(2)血清或血浆中的干扰物质:溶血会导致红细胞内部的细胞器和细胞膜破坏,释放出细胞内成分。这些成分可能会干扰到血清或血浆中其他检测指标的测定,如肝功能指标、肾功能指标等。(3)检测方法的干扰:溶血可能会改变血液样本的理化性质,如pH值的变化、离子浓度的改变等,从而影响某些检测方法的准确性。溶血可能会对血液检验结果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在采集、处理和保存血液样本时,需要注意正确的操作方法和条件,以确保获得准确可靠的检测结果。

在采集血液样本时,要使用适当的采血针和采血管,避免过度抽吸或过度摇晃血液样本。采集后要轻轻倒转血液管,使抗凝剂充分混合,并避免过度摇晃样本。采集后要按照指定的保存条件储存血液样本,避免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避免阳光直射。对于已经发生溶血的血液样本,可能需要重新采集新的样本进行检测,或者使用适合的检测方法来排除溶血的干扰。

脂血

脂血是指血液中血脂浓度的异常增高,脂血会导致血清或血浆呈乳白色浑浊色,会对给比色、比浊或滴定造成一定干扰,当前医学多数的化验项目皆用比色等分析方法,脂血会干扰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1.脂血产生的原因:临床检验工作中脂血标本的主要来源有三类,即高血压、心血管疾病及高脂血症患者;长期高脂及高热量饮食者,患者食入高脂食物后大量的乳糜微粒进入血液,使得血浆产生混浊;临床治疗上由于治疗营养不良或消耗性疾病输入脂肪乳的患者。

2.脂血的影响:(1)生化检测。首先,许多物质在细胞内外的含量差异较大,如细胞内K+ASTALTALPLDH的浓度是细胞外液的22-160倍,若血液标本出现溶血,细胞内的这些物质会释放到细胞外,使得血清中的含量明显增高,导致生化检测指标的结果升高,影响升华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其次,某些物质的血细胞内浓度低于血浆时,溶血现象的出现相当于血浆被稀释,导致血清成分(如Na+Cl-GluGGT等)在发生重度溶血时检测值降低。最后,血红蛋白本身对吸光度会产生一定的干扰。不同分析方法中受血红蛋白干扰程度不同,以终点法为例,这一分析方法更易受到血红蛋白吸光度干扰。由于红细胞破裂释放出血红蛋白导致最终反应的吸光度增加,使得结果偏高,TPALBTG的测定随着血红蛋白浓度增高而呈现递增趋势;血红蛋白还会竞争性抑制分析物与试剂中的反应物结合,导致最终的测定结果低于实际值。(22HIV抗体。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HIV抗体时,溶血对检测结果的影响较大,溶血标本中的血红蛋白与血红素同属于红色物质,在开展红色对比色时会影响产生干扰,会导致血液检验呈现出假阳性结果。(3)血常规,当标本溶血后红细胞破裂,标本溶血中的红细胞数量远远少于未溶血标本,会影响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红细胞容积(MCV)、平均血红蛋白(MCH)、红细胞分布宽度(RDW)等结果。溶血标本中红细胞破碎后的碎片还会对血小板计数产生一定的影响,导致血小板的计数偏高,使得最终检验结果不准确。

在采集血液样本时,要避免脂质的污染,这包括在采血前要求患者空腹,避免进食高脂肪食物;在采集前要仔细清洁采血部位,避免脂质污染。采集后要及时离心血液样本,将血清或血浆与脂质分离开来,如果出现脂血现象,可以进行离心、冷藏等处理,使脂质沉淀下来,以便获得清晰的血清或血浆。对于脂血样本,可能需要使用适当的检测方法来排除脂质的干扰,或者选择其他适合的检测方法来获得准确的结果。

 

栏目导航

四川广播电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