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广播电视报由四川广播电视台主管,是优秀的省级媒体平台,平台汇聚全国名医,展示优秀科普内容,促进社会健康知识普及,提升全民健康素养,科学普及、健康同行是我们平台的使命和目标!
当前时间:2025年10月22日 星期三
给呼吸做按摩——学习一套有效的叩背排痰术,帮家人畅通呼吸道

期次:30期

版号:42作者:李婷玉攀枝花市第二人民医院 发布时间:2025-07-25689次浏览[发表证书]

秋冬季节,呼吸道疾病高发,很多老人和体弱者常因痰液阻塞而痛苦不堪。咳嗽不止却无力排痰,不仅影响休息睡眠,更可能导致肺部感染加重。其实,家庭中有一套简单易学的物理疗法——叩背排痰术,能够有效帮助家人畅通呼吸道,减轻痛苦。

这项技术看似简单,却蕴含着不少科学原理和操作要点,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掌握这项关爱家人健康的重要技能。

叩背排痰术在医学上称为“胸部叩击排痰法”,是一种通过人工或机械装置在胸背部产生振动,使呼吸道内的分泌物松脱并排出的物理治疗方法。其科学原理是通过有节律的叩击,产生震动波,传导至呼吸道,使黏附在气管壁上的痰液松动。同时,震动还能刺激咳嗽反射,增强纤毛运动,从而帮助痰液从细小支气管移动到大气管,最终通过咳嗽排出体外。

在进行叩背排痰前,我们需要做好充分准备。首先应确保环境温暖舒适,室温保持在22~24℃为宜,避免患者受凉。准备几个枕头或靠垫,用于调整体位。操作者需剪短指甲,洗净并温暖双手,避免冷刺激和刮伤患者皮肤。还需准备纸巾和痰盂,方便患者吐痰。最佳排痰时间通常在清晨起床后、餐前1小时或餐后2小时,避免刚吃完饭就操作,以免引起呕吐。

体位选择是叩背排痰的关键环节之一。根据患者身体状况和需要引流肺叶的不同,可选择不同体位。常用体位包括:

坐位,患者身体稍向前倾,利于分泌物从肺底排出;侧卧位,适合身体虚弱的患者;头低臀高位,将床尾抬高15~30度或腹部垫枕头,借助重力作用帮助肺底分泌物排出。每种体位都有其特定适应部位,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体位。

正确的叩击手势是保证效果和安全的核心要点。操作者应将手掌弯成杯状,即手指并拢弯曲呈碗口形,而非平掌或拳状。这种“手杯”式叩击能产生空气振动波,深入呼吸道,同时避免直接拍击造成的疼痛和伤害。叩击时手腕要放松,以腕力而非臂力进行有节律的叩击,发出“噗、噗”

的空响声而非“啪、啪”的拍打声。

叩击顺序和部位需要遵循科学原则。应从下往上、从外到内,沿着支气管走向叩击。通常从第十肋间开始,自下而上,由外向内,避开脊柱、胸骨、肾脏和肝脏区域。每侧肺叶叩击1~5分钟,整个过程不超过15~20分钟。叩击力度要适中,应以患者感到舒适为度,通常以不引起疼痛为宜。对老年人和消瘦者,力度应适当减轻,可在叩击部位垫薄毛巾保护皮肤。

综合操作时,我们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先协助患者取合适体位,用枕头支撑;然后以杯状手有节奏地叩击胸壁,同时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叩击一段时间后,指导患者进行有效咳嗽:先深吸气,屏气2~3秒,然后用口唇慢慢呼气,再次深吸气后屏气2~3秒,身体稍向前倾,进行2~3短促有力咳嗽,咳嗽时收缩腹肌;最后帮助患者清洁口腔,饮适量温水润喉。

叩背排痰虽有诸多好处,但也有一些禁忌症需要特别注意。未经处理的气胸、近期脊柱手术或骨折、肺栓塞、胸部肿瘤、出血倾向或正在抗凝治疗、严重骨质疏松、肋骨骨折等患者禁止使用此方法。操作过程中如患者出现胸闷、气促、呼吸困难、发绀等不适,应立即停止操作。对于年老体弱、心肺功能不全者,操作时间不宜过长,并密切观察反应。

将叩背排痰术融入家庭护理日常,不仅能有效帮助家人排出痰液,还能增进亲情纽带。这项操作每天可进行2~4次,最好在早晨起床后和晚上睡觉前进行。坚持科学叩背排痰,能够显著减少呼吸道感染发生率,改善肺部通气功能,提高生活质量。许多长期卧床患者的家属反馈,掌握这项技术后,家人的肺部并发症明显减少,整体健康状况得到改善。

现代社会人口老龄化加剧,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增多,学习掌握叩背排痰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这不仅仅是一项护理技术,更是一种关爱家人的方式。通过我们的双手,为所爱之人带来呼吸的畅通与舒适,减轻他们的痛苦,这是任何药物都无法替代的温情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