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安全护理是护理质量的第一生命力和核心目标。手术室安全护理是围手术期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安全的护理会对病人、医院和护理人员都造成不良的影响。任何极为简单或看似微不足道的手术,在其过程中都存在着潜在的风险。可使病人病情恶化,器官功能障碍甚至危及病人的生命。手术室安全护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严格遵守手术室规章制度
护士需要严格遵守手术室规章制度,包括消毒隔离制度、安全制度、药品管理制度等。同时,还需要熟悉手术室的环境和布局,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采取措施。手术室内严禁吸烟,同时要定期检查消防设施和安全通道,确保防火安全。此外,还要防止盗窃事件的发生,保护好患者的财物。
二、做好手术前准备
护士需要在手术前协助医生完成手术前检查和准备工作,如检查患者病史、进行术前准备、核对手术部位等。同时,还需要向患者做好解释和安慰工作,减轻患者的紧张情绪。患者应消除恐惧感,尽量休息,保持良好精神状态。尽早戒烟,戒烟时间和麻醉风险有关,戒烟时间越长,麻醉风险越低。注意营养补充,有助于术后恢复,因为有些患者术后不能进食。
三、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①手术室分区管理:手术室应分为污染区、清洁区和无菌区,各区域间应有明确的标志和界限。医护人员在不同区域之间移动时,应按照规定的路线和门进出。②手术器械和物品的消毒:手术器械和物品应进行严格的消毒,包括清洗、浸泡、高压蒸汽灭菌等步骤。消毒后应妥善保管,防止再次污染。③手术室空气消毒:手术室应定期进行空气消毒,一般采用紫外线消毒法。消毒时应关闭门窗,保持室内干燥和清洁。④医护人员的手卫生:医护人员在手术前应进行手卫生,用肥皂和水清洗双手,必要时使用消毒剂。在接触患者、操作器械等过程中,也应经常进行手卫生。
四、认真核对患者身份
在手术前,医护人员会为患者佩戴标有姓名、性别、科室、床号、住院号、过敏史和血型等信息的腕带。在手术过程中,医护人员会认真核对腕带上的信息,确保患者身份的准确性。对于一些无法口头确认身份的患者,医护人员会通过查看患者身上的标识来确认身份。在核对患者身份时,医护人员还会查看患者的病历,包括姓名、性别、年龄、科室、床号等信息,确保核对信息的准确性。护士需要在手术前认真核对患者的身份信息,确保手术部位的准确无误。同时,还需要向患者做好解释和安慰工作,减轻患者的紧张情绪。
五、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
在手术过程中,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是非常重要的。医护人员会通过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等指标,评估患者的生命体征是否稳定。血压是衡量患者身体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在手术过程中,医护人员会定期测量患者的血压,观察其变化情况。在手术过程中,医护人员会密切观察患者的心率变化情况。如果发现患者心率异常,医护人员会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观察患者的呼吸情况,确保其呼吸畅通、稳定。如果发现患者呼吸异常,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除了以上指标外,医护人员还会观察患者的体温、意识状态等指标,综合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
六、防止意外伤害
病人接送车应定期上油保养,每周检查车辆安全情况,并在使用登记本上做好登记。如有问题禁止使用,并及时进行修理。病人上下接送车时,车轮必须刹车并拉起护栏杆。接送病人途中注意保护病人头部及手足,防止碰伤,搬动病人,动作轻、稳、妥,防止意外伤。在手术过程中,护士需要注意防止意外伤害的发生,如避免患者坠床、碰撞等。病人未离开手术室前,不得让病人单独留在手术间内,巡回护士或麻醉师必须看护。如遇意识不清、血压下降、重大创伤必须由医护人员护送。
七、术后护理
在手术后,护士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伤口情况,及时发现和处理术后并发症。同时,还需要协助医生进行术后护理,如更换敷料、给予止痛药等。在这个阶段,护士还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指导患者进行康复锻炼、饮食调理等,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健康。手术后医护人员应及时清理手术现场,处理医疗垃圾和废弃物,并进行必要的消毒工作。
总之,手术室安全护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护士需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能够熟练掌握各种护理技能和操作技巧,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