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广播电视报由四川广播电视台主管,是优秀的省级媒体平台,平台汇聚全国名医,展示优秀科普内容,促进社会健康知识普及,提升全民健康素养,科学普及、健康同行是我们平台的使命和目标!
当前时间:2025年11月06日 星期四
眼睛也会“发热”:孩子常见眼病早期信号

2025-06-27

作者:罗群英贵港市覃塘区东龙中心卫生院 923次浏览[发表证书]

在不少家长的日常经验中,孩子感冒发烧时会“额头发烫”,于是第一时间去测体温。但有时孩子喊“眼睛热”“眼睛不舒服”,却常被忽略。实际上,眼睛也会“发热”,这种发热并不是体温升高,而是眼部因炎症或其他疾病产生的异常感觉。儿童的眼睛正处于发育阶段,各类眼病来得快、影响大。如果没有及时发现和干预,不仅会影响孩子的日常生活,还可能留下终身的视力隐患。

1.为什么孩子的眼睛更容易“出问题”?

儿童的视觉系统要到10岁左右才逐渐成熟。发育中的眼睛对外界环境和疾病特别敏感,一旦受到影响,就可能打乱正常发育轨迹。比如,弱视常因屈光不正或斜视没有得到及时矫正,导致大脑对模糊影像的抑制逐渐固定;而某些炎症如果久拖不治,可能造成角膜损伤,影响终身视力。相比成年人,孩子往往不能准确表达症状,常只是揉眼、怕光或喊“眼睛不舒服”。这就需要家长具备基本的警觉和判断力。

2.儿童常见眼病的早期信号

1)结膜炎:多因感染或过敏引起。

早期表现是眼睛发红、发痒、流泪,孩子常揉眼睛。病毒性结膜炎有时伴随感冒,容易在幼儿园、学校中传播。过敏性结膜炎则常与季节相关,孩子可能反复在春秋季发作。(2)干眼和视疲劳:随着电子产品使用增加,越来越多孩子出现眼睛干涩、灼热、眨眼频繁。这类情况早期常被认为是“小毛病”,但如果不控制用眼习惯,可能导致干眼症加重,甚至出现角膜损伤。(3)麦粒肿与睑板腺炎:眼睑边缘突然出现红肿、疼痛,按压时更明显。孩子常表现为“眼皮发热”,甚至影响睁眼。多数情况下可自愈,但反复发作需要重视眼睑清洁和饮食习惯。(4)斜视与弱视:家长若发现孩子经常歪头看东西、一只眼常“跑偏”、或在看电视时总眯一只眼,这可能是斜视。若未及时矫正,容易引发弱视。弱视的特点是眼球外观正常,但视力无法矫正到正常水平。早期干预尤为关键,最佳治疗期多在3~6岁。(5)角膜炎与角膜溃疡:孩子若频繁喊眼睛痛、畏光、流泪,且眼睛看上去“发热发红”,应警惕角膜问题。角膜是透明的,一旦感染或溃疡,可能留下瘢痕,导致永久性视力下降。(6)近视、远视与散光:孩子若看电视喜欢凑近、写作业低头、眯眼看远处,常是屈光不正的信号。随着近视低龄化趋势明显,早期识别并规范矫正,关系到孩子未来的眼健康。

3.家长如何早期识别“眼睛发热”的信号?

经常揉眼睛、眨眼或皱眉;遇到阳光、灯光表现出明显不适,喜欢眯眼;频繁歪头、遮眼或用手挡一只眼睛看东西;总是坐得离电视、书本过近;常说眼睛痒、眼睛热或“看不清”;眼睛出现明显充血或分泌物。这些表现可能提示潜在的眼病,即使症状暂时缓解,也应带孩子去眼科检查。

4.家庭护理与日常预防

1)控制电子产品使用:学龄前儿童每天使用电子屏幕不宜超过1小时,小学生也应合理安排,避免长时间近距离用眼。(2)保持良好用眼习惯:写作业时光线充足,避免低头过久;每用眼40分钟,最好休息10分钟,眺望远方。(3)注意眼部卫生:勤洗手、不揉眼。毛巾、枕巾定期清洗,避免交叉感染。(4)合理饮食:保证均衡营养,多吃富含维生素AC和叶黄素的食物,如胡萝卜、深绿色蔬菜、水果,有助于眼部健康。(5)保证充足睡眠与户外活动:研究表明,户外活动有助于预防近视。每天至少保证2小时的自然光下活动。

5.科学就医与治疗

一旦发现孩子出现上述异常信号,应及时就诊。眼科医生会通过裂隙灯、视力检测、眼底检查等手段明确诊断。不同病因的处理方式有所不同:结膜炎根据类型选择抗感染或抗过敏治疗,并重视隔离与卫生;麦粒肿早期可热敷,反复发作需评估睑板腺功能;屈光不正需规范验光和佩戴合适眼镜,不宜随意购买配镜;斜视和弱视必须在黄金期通过矫正、训练甚至手术干预;严重角膜炎、角膜溃疡则需住院治疗,避免留下瘢痕。

孩子的眼睛,就像一扇通向世界的窗。所谓“眼睛发热”,并不仅是表面上的不适,而是可能隐藏着疾病的早期信号。作为家长,既要细心观察孩子的日常行为,又要理解科学护理和规范干预的重要性。守护孩子的眼健康,需要家庭、学校与专业医生共同努力。只要做到早发现、早干预,孩子完全可以拥有一个清晰明亮的“大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