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广播电视报由四川广播电视台主管,是优秀的省级媒体平台,平台汇聚全国名医,展示优秀科普内容,促进社会健康知识普及,提升全民健康素养,科学普及、健康同行是我们平台的使命和目标!
当前时间:2025年11月06日 星期四
处方“守门员”——药师如何把关用药安全?

2025-06-20

作者:赖珊柳州市人民医院 药学部 941次浏览[发表证书]

去医院看完病,拿着处方到药房取药时,你可能会好奇:药师接过处方后,为什么不是直接拿药,而是对着电脑敲敲打打、反复核对?其实,这看似“慢一步”的操作,正是药师在扮演“用药安全守门员”——从避免医生开错药,到防止拿错药,再到教你正确吃药,每一步都在帮你挡住看不见的用药风险。下面就带你看清,药师的“三道防线”到底怎么守护你。

1.用药安全第一道关:处方审核

当患者拿到医生开具的处方后,药师要对处方进行专业的审核,这便是确保患者用药安全当中的第一道防线,在此期间药师会严格遵循四查十对的基本原则来对处方信息进行逐一认真核对,例如检查药品有没有问题、查患者信息对不对、查剂量合不合适、查有没有配伍禁忌,每一项都要和处方、患者信息逐一对照,哪怕患者名字错一个字,也会重新确认,避免给错人。对两种药一起吃会“打架”——要么让药效变弱(比如抗菌药和益生菌一起吃,抗菌药会杀死益生菌),要么让副作用变强(比如感冒药和退烧药一起吃,可能加重肝肾负担),药师会提前查出这些 “打架药”,联系医生调整,对于药品的性状、用量以及用法进行核对,还要对用药合理性进行评估分析,即特殊人群的隐性风险:比如“老年患者常同时吃多种慢性病药,药师审核时会格外注意“药物相互作用”——曾有位老人同时吃着降脂药(辛伐他汀)和抗菌药(红霉素),药师发现这两种药一起吃会让降脂药在体内“堆积”,可能损伤肝脏,立刻联系医生调整了抗菌药种类,避免了副作用。而类似的案例在医院当中还比比皆是,儿童用药的特殊审核”:儿童处方中,药师不仅看剂量是否按体重计算,还会查“剂型是否适合”——比如婴幼儿不能吞药片,若处方开了成人用的阿司匹林片,药师会提醒医生评估适用性——因阿司匹林可能增加儿童瑞氏综合征风险,儿童退热通常优先选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确需使用阿司匹林(如川崎病治疗)时,需开具儿童专用剂型并严格控制剂量,亦或是肝肾功能不全的病人应用了肾毒性药物,这些都属于隐形的用药陷阱,如果不经药师审核,极有可能造成严重后果。药师在处方审核中还会密切关注患者的过敏史以及用药史, 如若患者对于青霉素类药物具有过敏反应,那么一旦发现处方中有阿莫西林,药师便会拒绝为其调配,并与医生进行沟通,调整药物种类,以免患者出现过敏性休克。

2.用药安全第二道关:精准调配

在药师处方审核通过后便来到了药品的调配环节,在此期间药师会遵循双人核对制度进行用药安全把控,从药架取药直至包装发药,各个步骤都由两名药师共同配合并交叉确认,以免药品名称相似或者是外观相近而出现错拿药的情况,比如盐酸莫西沙星片以及盐酸左氧氟沙星片两者均是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两种药物的名称较为相似,除了名称相似的药,还有些药“长得像”——比如降压药硝苯地平控释片(圆形)和降糖药格列美脲片(圆形,颜色相近),药师取药时会同时看“药片上的刻痕”(硝苯地平控释片有“CCB”刻痕,格列美脲片有“GLM”刻痕),再和处方逐一对照,哪怕只差一个刻痕,也会重新核对,避免拿错。如果患者对于喹诺酮类药物有过敏反应,一旦错发药物可能造成严重后果,所以药师在进行药品调配时会对药品的通用名、商品名以及生产 厂家和批准文号等进行反复认真核对,效期管理的患者关怀:药师发药时,会优先给患者“效期更长”的药——比如同一药品有“还有1年过期”和“还有3个月过期”两种,会选1年的,同时提醒患者“开封后要注意保存”(如眼药水开封后只能用4周,哪怕没过期也要扔),避免患者因“没注意效期”用了失效药,从而确保所发出的药品能够在保质期内。而一些药品的调配剂量比较特殊,比如老年人用药以及儿童和孕妇用药,药师都会利用专业计量工具来对药品进行精准分割,从而确保特殊患者在用药期间的剂量能够做到准确无误。最后,药师还会在药品的外包装上对于药物的用法、用量进行详细标注,以免患者理解偏差而出现漏服药和错服药的情况。

其实,药师的“守门”不是“单方面把关”,也需要患者配合——比如取药时主动告诉药师“我对什么药过敏”“正在吃哪些保健品”(比如吃中药的同时吃西药,可能有相互作用),用药时遇到问题及时咨询,别自己调整剂量。只有药师和患者“一起发力”,才能把用药风险挡在门外,让每一次吃药都安全、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