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广播电视报由四川广播电视台主管,是优秀的省级媒体平台,平台汇聚全国名医,展示优秀科普内容,促进社会健康知识普及,提升全民健康素养,科学普及、健康同行是我们平台的使命和目标!
当前时间:2025年11月06日 星期四
生化检查不神秘 肝肾功能指标背后的健康信号

2025-06-27

作者: 周春兰潍坊市荣军优抚医院719次浏览[发表证书]

拿到体检报告时,不少人会对着ALT”“肌酐”等生化指标一头雾水——这些字母组合究竟代表什么?数值高低又藏着哪些健康密码?其实,生化检查中的肝肾功能指标就像身体的“健康仪表盘”,看似专业的数值背后,都在悄悄传递着肝脏、肾脏的工作状态。今天就带大家拆解这些关键指标,读懂它们背后的健康信号。

1.先懂肝脏:这3个核心指标,藏着肝脏的“工作状态”

肝脏是人体的“代谢工厂”,负责解毒、合成营养物质、分解废物,生化检查中常用ALTAST、胆红素这三个指标,来判断肝脏是否“正常运转”。

1ALT(谷丙转氨酶):肝脏的“敏感报警器”。ALT主要存在于肝细胞内,就像肝脏里的“专属工人”。正常情况下,血液中ALT含量很低(成人参考值通常为0~40U/L),但只要肝细胞出现轻微损伤(比如熬夜、酗酒、病毒性肝炎导致的细胞破裂),这些“工人”就会大量进入血液,导致数值升高。若ALT轻度升高(40~120U/L):可能是近期熬夜、饮酒、 服用肝损伤药物(如某些感冒药、降脂药)引起的“一过性升高”,调整生活习惯后1~2周复查多会恢复正常;若ALT明显升高(超过120U/L):需警惕病毒性肝炎(乙肝、丙肝)、脂肪肝、肝硬化等问题,建议进一步做肝脏B超或病毒检测。

2AST(谷草转氨酶):肝脏损伤的“深度探测器”。ASTALT类似,但它不仅存在于肝细胞,还分布在心脏、肌肉等组织中,因此数值变化需要结合ALT一起看。正常参考值为0~40U/L,若AST单独升高,可能是心脏或肌肉问题;若ASTALT同时升高,且AST/ALT比值大于1,往往意味着肝脏损伤更严重(比如肝硬化、重症肝炎)——这就像肝脏“损伤面积扩大”,需要及时干预。

3)胆红素:肝脏“解毒能力”的直观体现。胆红素是红细胞分解后的产物,需要肝脏“加工处理”后排出体外。它分为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正常参考值分别为3.4~17.1μmol/L0~6.8μmol/L1.7~10.2μmol/L。若总胆红素升高且皮肤、眼睛发黄(黄疸):若间接胆红素为主,可能是溶血性疾病(红细胞破坏过多);若直接胆红素为主,多是胆道梗阻(如胆结石、胆管癌)导致胆汁排出不畅;若两者均升高,大概率是肝细胞受损(如肝炎、肝硬化),肝脏“解毒通道”堵塞。

2.再看肾脏:肌酐、尿素氮,反映肾脏“滤过能力”

肾脏是人体的“过滤器”,负责排出代谢废物、调节体液平衡,肌酐和尿素氮是评估肾脏“滤过功能”的核心指标,数值异常往往提示肾脏“过滤效率下降”。

1)肌酐:肾脏功能的“黄金指标”。肌酐是肌肉代谢的废物,几乎全部通过肾脏排出,且生成量相对稳定,因此是反映肾小球滤过率(肾脏过滤能力)的“金标准”。成人男性参考值为53~106μmol/L,女性为44~97μmol/L,数值越高,说明肾脏滤过功能越差。若肌酐轻度升高(超出参考值10%~20%):可能是近期高蛋白饮食(如大量吃肉)、剧烈运动导致的“暂时性升高”,素食3天后复查多会恢复;若肌酐持续升高(超过参考值20%): 需警惕慢性肾炎、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损害等问题——这就像肾脏“过滤器孔变大”,废物排不出去,长期会导致肾功能衰竭,建议进一步做尿常规、肾脏B超检查。

2)尿素氮:肾脏“排泄能力”的补充参考。尿素氮是蛋白质代谢的废物,也通过肾脏排出,正常参考值为3.2~7.1mmol/L。但尿素氮受饮食影响较大,比如吃太多肉、鸡蛋会导致数值升高,而饮水少、脱水时也会因尿液浓缩导致假性升高,因此需结合肌酐一起判断。若尿素氮和肌酐同时升高:大概率是肾脏功能受损(如慢性肾衰);若仅尿素氮升高,多是饮食或脱水引起,调整后可恢复。

3)尿酸:不仅关联痛风,还伤肾脏。尿酸是嘌呤代谢的废物,部分通过肾脏排出,正常成人男性参考值为150~416μmol/L,女性为89~357μmol/L。很多人知道尿酸高会导致痛风,但很少有人知道,长期高尿酸会形成尿酸盐结晶,沉积在肾脏形成“尿酸结石”,甚至引发尿酸性肾病,逐渐损伤肾功能。因此,尿酸不仅要警惕痛风,更要关注肾脏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