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广播电视报由四川广播电视台主管,是优秀的省级媒体平台,平台汇聚全国名医,展示优秀科普内容,促进社会健康知识普及,提升全民健康素养,科学普及、健康同行是我们平台的使命和目标!
当前时间:2025年10月29日 星期三
现代农业高产玉米种植技术的重要性

2025-07-04

作者:顾清华(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农业农村局)920次浏览[发表证书]

玉米作为我国三大主粮之一,既是重要的口粮作物,也是饲料和工业原料的核心来源。据统计,我国玉米年消费量超2.8亿吨,占粮食总产量的近40%

在人口增长与耕地资源有限的矛盾日益突出的背景下,现代农业高产玉米种植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已成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抓手。

一、破解资源约束:从“靠天吃饭”到“知天而作”

传统玉米种植依赖经验判断,面临气候波动、病虫害频发等风险。现代农业技术通过精准农业系统,将卫星遥感、物联网传感器与大数据分析结合,实现土壤墒情、气象变化的实时监测。

例如,东北地区推广的“智能水肥一体化系统”,可根据玉米生长周期自动调节灌溉量与肥料配比,使水分利用率提升30%,肥料利用率提高20%,单产增加15%以上。这种“按需供给”的模式,让玉米种植摆脱了对自然条件的过度依赖,在干旱、盐碱等边际土地上也能实现稳产高产。

二、激活土地潜能:良种与良法的“双轮驱动”

高产玉米技术的核心在于良种良法配套。一方面,分子育种技术加速了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的杂交玉米品种选育,如先玉335、登海605等品种的推广,使我国玉米单产较20年前提高40%;另一方面,密植高产栽培、机械化收获等配套技术的普及,进一步释放了土地生产力。以黄淮海地区为例,通过“窄行密植+化学调控”技术,玉米种植密度从每亩4000株提升至6000株,配合无人机植保与籽粒直收机械,亩均产量突破1000公斤,较传统模式增产50%以上。

三、守护生态底线:绿色技术引领可持续转型

高产不等于高消耗。现代农业技术通过绿色防控体系和资源循环利用,重构了玉米生产的生态逻辑。例如,生物防治技术替代化学农药,利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使农药使用量减少60%;秸秆还田与有机肥替代化肥技术,改善了土壤结构,黑土地保护性耕作面积已超1.5亿亩。此外,玉米与大豆、花生等作物轮作间套种模式,不仅提升了土地利用率,还通过生物固氮减少了化肥投入,实现了“产量、效益、生态”三赢。

四、赋能乡村振兴: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握手”

高产玉米技术的推广,本质是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普惠革命”。通过政府主导的科技小院、农技推广站等平台,无人机操作、智能设备维护等新技能培训深入田间地头,使千万小农户得以共享科技红利。

数据显示,接受技术培训的农户玉米种植效益平均提高25%,而规模化种植合作社通过全程机械化服务,亩均成本降低180元。技术不仅改变了生产方式,更重塑了农民的职业认同——从“面朝黄土”的体力劳动者,转变为“掌控数据”的新农人。

结语:向科技要产量,向创新要未来

“镐锄镰犁”到“智能农机”,从“经验种田”到“数据种田”,高产玉米种植技术的演进,折射出中国农业从传统向现代的跨越。在端牢14亿人饭碗的使命面前,技术不仅是增产的“芯片”,更是生态的“卫士”、农民的“饭碗”。未来,随着基因编辑、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的融入,玉米种植必将迈向更高水平的智能化、精准化,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强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