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气候复杂多变的当下,干旱已成为威胁农业生产的主要灾害之一。如何在有限的水资源条件下,保障作物高产,是广大农民和农业专家共同关注的问题。其实,通过一系列科学的农艺措施,就能让作物既“喝饱水”又“长结实”。
一、优选抗旱品种是基础
不同作物品种的抗旱能力存在显著差异。以玉米为例,耐旱品种通常具有强大的根系,能在土壤中深入扎根,以获取更多的水分和养分。这些品种的叶片往往具有特殊的结构,如较厚的角质层和较少的气孔,可有效减少水分蒸发。在选择品种时,农民应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土壤类型和种植习惯,挑选适宜的抗旱品种。还可以参考农业部门的推荐和其他农户的种植经验,确保所选品种能在干旱环境下良好生长。
二、改良土壤保水是关键
1.增施有机肥。有机肥不仅能为作物提供丰富的养分,还能改善土壤结构。像农家肥、堆肥等,能增加土壤的孔隙度,
使土壤更加疏松透气,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长期施用有机肥,可促进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增强土壤的蓄水性能,减少水分流失。2.土壤覆盖。采用秸秆、地膜等进行土壤覆盖,能有效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秸秆覆盖在土壤表面,可降低土壤温度,减少水分因高温而散失。地膜覆盖则能阻止土壤水分直接蒸发到空气中,同时还能提高土壤温度,促进作物根系生长。此外,地膜覆盖还能防止雨水冲刷,减少土壤侵蚀。3.深耕深松。深耕深松可以打破土壤板结层,增加土壤的透气性和透水性。深耕能使土壤疏松,有利于作物根系的生长和扩展,增强根系对深层水分的利用能力。深松则可以疏松深层土壤,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质,促进根系向纵深发展,提高作物的抗旱能力。
三、科学灌溉精准供水
1.滴灌。滴灌是一种高效的灌溉方式,它通过管道将水直接输送到作物根部,以水滴的形式缓慢渗透。这种方式能使水分
均匀地分布在根系周围,避免了水分的浪费,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滴灌还可以根据作物的需水情况进行精确控制,实现精准供水。2.喷灌。喷灌是将水通过喷头喷洒到空中,形成细小的水滴,均匀地落在作物和土壤表面。喷灌可以模拟自然降雨,使水分分布更加均匀,同时还能调节田间小气候,降低温度,增加空气湿度。与传统的大水漫灌相比,喷灌能节约用水30%~50%。
四、合理栽培管理促生长
1.调整种植密度。合理的种植密度能充分利用土地和水资源。种植过密会导致作物之间竞争水分和养分,影响生长;种植过稀则会浪费土地资源。根据作物的品种和土壤肥力,确定合适的种植密度,能使作物群体结构更加合理,提高水分和养分的利用效率。2.中耕除草。中耕可以疏松土壤表面,切断土壤毛细管,减少水分蒸发。同时,中耕还能促进土壤通气,有利于根系的生长和呼吸。除草则能减少杂草与作物争夺水分和养分,提高作物的抗旱能力。3.适时追肥。在作物生长的关键时期,适时追肥能增强作物的抗旱能力。例如,增施磷钾肥可以促进根系发育,提高作物的抗逆性;适量补充微量元素,如锌、硼等,能增强作物的生理功能,提高其对干旱的适应能力。
五、间作套种高效利用资源
间作套种是一种充分利用空间和资源的种植方式。将不同高度、不同根系深度的作物进行搭配种植,能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水分的利用效率。比如,高秆作物与矮秆作物间作,高秆作物可以为矮秆作物遮荫,减少水分蒸发;深根作物与浅根作物套种,能使根系在土壤中分布更加合理,充分利用不同层次的土壤水分和养分。
通过综合运用这些农艺妙招,就能有效提高作物的抗旱能力,实现抗旱与高产的目标,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