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广播电视报由四川广播电视台主管,是优秀的省级媒体平台,平台汇聚全国名医,展示优秀科普内容,促进社会健康知识普及,提升全民健康素养,科学普及、健康同行是我们平台的使命和目标!
当前时间:2025年09月03日 星期三
做胃肠镜前为啥要严格清肠?清肠不彻底危害竟这么大

作者:梁柳容

广州市番禺区中医院内镜中心 发布时间:2025-06-13 17:37:28594次浏览[发表证书]

胃肠镜是诊断胃肠道疾病的“金标准”,能直观发现黏膜微小病变,但检查前的清肠环节常被人忽视。其实,清肠效果直接决定检查成败,并非“麻烦事”以下详解严格清肠的必要性、不彻底的危害,及不同人群的清肠要点。

1.清肠不彻底的4大严重后果

(1)漏诊病变,延误诊治。临床数据显示,清肠不彻底时,息肉、早期肿瘤漏诊率升高30%~50%。早期胃肠肿瘤多无症状,全靠胃肠镜筛查发现,若因残渣遮挡漏诊,等出现腹痛、便血时,肿瘤可能已到中晚期,5年生存率大幅下降(早期结直肠癌超90%,晚期不足10%)(2)被迫二次检查,花钱遭罪。若肠道残渣多、视野差,检查可能暂停,患者需重新经历“控食+喝泻药+排便’多花费用还得再受胃肠镜不适(如腹胀、麻醉风险);即便勉强继续,结果也会标注“视野受限、可能漏诊”,相当于白做。(3)增加操作风险,损伤肠道。残渣会阻碍内镜移动,医生可能用力旋转、推送,导致黏膜划伤、肠道扭转;残渣卡在内镜通道,还可能堵塞活检孔、损坏设备。此外,肠道内气体增多,检查时需多次抽气,加重患者腹胀腹痛。

(4)误导病理诊断,影响治疗。取活检时,若病变表面附着残渣,可能取到残渣而非病变组织,导致“早期癌误判良性”(错过治疗)或“良性炎症误判癌前病变”(过度治疗),严重影响后续方案

2.避免清肠不彻底的3个关键

清肠效果取决于“饮食+服药+判断”需严格遵医嘱:

(1)提前1~2天控食:忌高纤维带籽食物。检查前1~2天吃低渣半流质饮食(白粥、烂面条、蒸蛋等),禁吃芹菜红薯、火龙果、芝麻等(残渣/籽难排出)也别吃动物血、巧克力等深色食物。检查前一晚8点后禁食,可少量喝清水,禁喝有颜色的饮品。

(2)按要求喝泻药:足量、按时不擅自减。第一次将复方聚乙二醇2袋加入2000ml温水溶解后,2小时内喝完,第二次将复方聚乙二醇2袋加入2000m]温水溶解后,2小时内喝完,服用泻药最后500m1时加入西甲硅油乳剂1瓶搅拌均匀一同服用。:服药过程中多走动,按摩腹部。

(3)判断清肠效果:以“清水样便”为准。一般排便5~8次,排出无色或黄色、透明清水样便,若仍有排渣便必须尽早告知护士。部分情况可追加泻药,否则可能需重新安排检查。

3.特殊人群清肠:额外注意这些细节

不同人群身体状况不同,清肠需针对性调整:

(1)老年人(65岁以上)。肠道蠕动慢基础病多,需提前3天过渡饮食(从低渣到半流质);;喝泻药时监测血压、血糖,避免脱水、低血糖,可在指导下喝淡盐水补电解质。

(2)糖尿病患者。控食期用无糖白粥无糖豆浆,避免血糖波动;提前告知医生用药情况(口服药/胰岛素可能减量),防止禁食时低血糖;携带糖果,出现心慌手抖时少量服用并告知医生。

(3)肠梗阻/肠道狭窄患者。先做腹部X线/CT评估梗阻程度,避免盲目用泻药;可能用“缓泻剂+灌肠”组合清肠,而非大量泻药;清肠时若剧烈腹痛、呕吐,立即停止并就医。

4.清肠不适的应对方法

喝泻药后可能出现恶心、腹胀等不适,可正确缓解:

(1)恶心、呕吐。减缓喝药速度,2小时内分10~12次喝(每次100~150毫升),水温调至37℃左右;若检查前可进食,先吃1~2勺蒸蛋垫胃再喝药。呕吐严重时立即告知医生,可能换温和泻药或调整方案。

(2)腹胀、腹痛。轻微腹胀可慢走5~10分钟排气,顺时针轻揉腹部(力度以孩子不喊痛为宜),有便意及时排便。腹痛剧烈时停清肠,联系医生排查痉挛或梗阻。

(3)乏力、头晕。可喝稀释的口服补液盐(1:100比例冲调)或淡盐水,别喝含糖饮料;乏力时侧卧休息,1小时排便超5次需告知医生,判断是否减药。

5.结论

总之,清肠是胃肠镜检查的“前提”无论普通人群还是特殊人群,都需遵医嘱做好细节,妥善应对不适。只有一次清肠成功,才能让医生精准发现病变,为治疗提供可靠依据,避免留下健康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