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广播电视报由四川广播电视台主管,是优秀的省级媒体平台,平台汇聚全国名医,展示优秀科普内容,促进社会健康知识普及,提升全民健康素养,科学普及、健康同行是我们平台的使命和目标!
当前时间:2025年09月18日 星期四
带你了解介入科护理的基本知识

作者:郭琛

蠡县医院 发布时间:2025-06-13 14:33:52855次浏览[发表证书]

在现代医疗领域中,介入科护理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于很多患者和家属来说,介入科可能还比较陌生,但它却在许多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1.介入科是什么?

介入科是一门融合了影像诊断和临床治疗的新兴学科。它主要是在医学影像设备的引导下,通过微小的创口将特定的器械引入人体,对病变部位进行诊断和治疗。常见的介入治疗包括心脏介入、神经介入、肿瘤介入等。例如,在心脏介入治疗中,可以通过导管对狭窄的冠状动脉进行扩张和支架植入,改善心脏供血;在肿瘤介入治疗中,可以通过栓塞肿瘤血管来抑制肿瘤生长。

2.介入科护理的重要性

1)确保治疗安全。介入治疗虽然创口小,但仍然存在一定的风险。介入科护理人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各种并发症,确保治疗的安全进行。例如,在介入治疗后,患者可能会出现出血、感染等并发症,护理人员需要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2)促进患者康复。介入科护理人员不仅要关注患者的生理健康,还要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通过精心的护理和心理疏导,可以帮助患者缓解紧张、焦虑情绪,增强治疗信心,促进患者的康复。例如,在患者手术后,护理人员可以通过与患者交流、鼓励患者进行适当的活动等方式,促进患者的身体恢复。(3)提高治疗效果。介入科护理人员的专业护理和配合,可以提高介入治疗的效果。例如,在介入治疗前,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和准备,确保患者身体状况适合进行治疗;在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密切配合医生进行操作,确保治疗的顺利进行;在治疗后,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精心的护理和康复指导,提高治疗的效果。

3.介入科护理的基本知识

1)术前护理。在介入治疗前,护理工作至关重要。首先是心理护理,向患者详细介绍介入治疗的目的、方法、过程 以及注意事项。这一步骤能让患者对即将进行的治疗有清晰的认识,从而缓解他们因未知而产生的紧张、焦虑情绪。患者在了解治疗的必要性和安全性后,会更积极地配合治疗。其次是身体准备,协助患者进行各项检查,包括血常规、凝血功能、心电图等,全面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确保患者能够耐受介入治疗。同时,指导患者做好皮肤准备,如清洁手术部位皮肤等,以及做好禁食禁水等术前准备工作,为手术的顺利进行创造良好条件。(2)术中护理。在介入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要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操作。协助医生摆放患者体位,确保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处于舒适且有利于治疗的位置。及时准确地传递器械,保证手术的流畅进行。同时,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患者的面色、呼吸、心率、血压等。通过对这些生命体征的观察,能够及时发现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出现的异常情况,并迅速采取相应措施处理各种并发症,确保患者的安全。(3)术后护理。术后护理对于患者的康复同样关键。一方 面是病情观察,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伤口情况以及引流情况等。通过对这些指标的持续关注,能够及时发现并处理术后并发症,如出血、感染等。另一方面是饮食护理,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手术情况,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在术后初期,可能需要患者禁食或给予少量流食,随着患者身体的恢复逐渐调整饮食,指导患者逐渐恢复正常饮食。此外,康复指导也不可或缺。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活动,如翻身、坐起、下床活动等,避免长时间卧床导致的并发症。同时,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如呼吸训练可改善肺部功能,肢体功能训练有助于恢复身体的活动能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介入科护理在介入治疗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了解介入科护理的重要性和基本知识,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配合治疗,提高治疗效果,促进康复。

同时,也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介入科这一新兴学科,为推动医疗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