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广播电视报由四川广播电视台主管,是优秀的省级媒体平台,平台汇聚全国名医,展示优秀科普内容,促进社会健康知识普及,提升全民健康素养,科学普及、健康同行是我们平台的使命和目标!
当前时间:2025年08月28日 星期四
守护健康与安全:放射技术的“双面人生”

作者:廖许熊

峨眉山佛光医院 放射科 发布时间:2025-05-23 09:42:45614次浏览[发表证书]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放射技术逐步推广应用,其凭借独特的优势,成为诸多疾病诊治的重要手段。虽然放射技术在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其辐射风险不容忽视。长时间、多次暴露在高剂量辐射下,容易引起细胞损伤,甚至致癌。那么,该如何合理科学应用放射技术,守护患者健康的同时保证安全性呢?今天就一起来揭秘放射技术的“双面人生”。

1.什么是放射技术?

放射技术是指利用放射性物质、放射性同位素或者放射线等技术手段进行医学诊断及治疗的方法。放射技术基于影像原理,获取人体内部结构、功能和病理变化等信息,为诊断疾病提供依据,并指导疾病治疗。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放射技术不断优化、更新,出现一系列新技术,如多层螺旋CTMSCT)、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等,大大提高了疾病诊断的准确性和治疗精准度,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

2.放射技术在临床医疗中的应用

1)疾病诊断。疾病诊断是放射技 术在医学领域的基础应用,通过CTX射线、MRI等设备实现无创性检查,帮助医生发现各类病情,包括骨折、器官损伤、肿瘤等。例如,CT扫描可对人体进行多层次X射线扫描,获取详细的器官及组织信息,为诊断疾病提供参考依据;MRI利用磁场、射频波对人体内部水分子进行成像,清晰显示出软组织结构,尤其在神经系统疾病诊断中优势明显。(2)疾病治疗。疾病治疗是放射技术在医学领域较重要的应用,如借助放射性物质或者高能射线破坏肿瘤细胞,达到治疗目的。目前,放射治疗技术已成为癌症治疗的重要手段,精确瞄准肿瘤组织,最大限度杀死癌细胞,减少对周围正常组织造成的损伤。同时,放射治疗可缓解癌症疼痛,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3)介入放射学。介入放射学结合了放射技术与微创治疗手段,借助穿刺针和导管等器械,基于MRICTX射线等设备的引导作用下直接治疗病变部位。血管栓塞、肿瘤消融、血管成形术等方面,介入放射学的优势明显,可精准治疗病变部位,减轻患者痛苦。(4)核医学。核医学是放射技术的重要分支,其以放射性同位素作为诊断、治疗手段,观察体内特定器官或组织的代谢状况,辅助医生诊断治疗。例如,向体内注射放射性物质,了解患者的心肌灌注状况,评估心脏功能;骨骼扫描中,核医学技术有助于检测骨骼疾病,如骨质疏松、骨折等;肿瘤标记方面,核医学技术可帮助临床早期发现肿瘤迹象。

3.放射技术对人体存在的潜在危害

1)细胞损伤。放射技术具有电离辐射作用,可直接或者间接损伤细胞内的DNA分子,引起基因突变或细胞死亡。长时间暴露在放射线下,导致癌症风险升高。(2)皮肤损伤。放射线直接刺激皮肤,引起皮肤红肿、脱屑、瘙痒等不适症状,严重者导致皮肤癌。(3)生殖系统损伤。放射线对生殖系统存在潜在危害,通过损伤正常生殖细胞导致生育能力下降、胎儿畸形风险。(4)造血系统损伤。放射线对造血系统的损伤比较明显,可导致造血功能异常,出现白细胞减少、贫血等症状。

4.放射技术的安全应用

1)按需应用。疾病诊断过程中,医生需根据患者的病情及需求,合理选择放射性检查项目,避免不必要的辐射暴露。如果已经确诊,根据治疗需要综合评估患者病情,制定适合的放射治疗方案。(2)控制剂量。放射技术使用过程中需严格控制放射线的剂量,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调整放射线的强度、照射时间及照射范围,减少对正常组织造成的损伤。(3)注意保护。需要放射检查或治疗的患者,应加强保护,例如用铅围裙、铅衣等防护用品遮挡非检查部位,儿童、孕妇等特殊人群谨慎选择放射检查。(4)定期监测。针对长期接触放射线的工作人员,需定期职业病体检,监测肝肾功能、血常规、染色体情况,以便及时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5)饮食调节。接受一定剂量的放射线辐射后,可通过饮食调节减轻辐射损伤,蛋白质、无机盐、植物油、维生素等营养物质有助于修复电离损伤,推荐选择牛奶、豆类、动物肝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