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鼻出血其实很常见,了解原因才能更好应对
“哎呀,又流鼻血了!”这样的惊呼在日常生活中并不少见。作为头颈外科的护士,我几乎每天都会遇到因鼻出血前来就诊的患者。据统计,约60%的人一生中至少经历过一次鼻出血,其中儿童和老年人是两大高发人群。
为什么鼻子这么容易出血呢?这要从鼻子的特殊结构说起。我们的鼻腔内壁覆盖着薄薄的黏膜,黏膜下分布着丰富的血管网络,特别是鼻中隔前下方有一个称为“利特尔区”的部位,这里血管密集且位置表浅,是90%鼻出血的发源地。就像城市中最繁忙的十字路口容易发生交通事故一样,这个“交通要道”也最容易“出事”。
导致鼻出血的原因五花八门:干燥的空气会让鼻黏膜变脆;挖鼻孔这种小动作可能直接损伤血管;高血压患者血管压力大容易破裂;小朋友活泼好动,磕磕碰碰也在所难免。此外,鼻炎、鼻窦炎、血液病、服用抗凝药物等都可能成为诱因。了解这些,下次遇到鼻出血时,你就不会那么慌张了。
2.紧急处理“三步法”,关键时刻能救命
遇到鼻出血,很多人第一反应是仰头止血,这其实是错误的!仰头会导致血液倒流入口腔和咽喉,可能引起呛咳甚至误吸,对老年人尤其危险。还有人习惯用纸巾或棉花塞鼻孔,这样做可能造成二次损伤,取出时又容易带出血痂再次出血。
正确的处理方法是以下简单易记的“三步法”:第一步:前倾坐稳。立即找个地方坐下,身体微微前倾,用嘴呼吸。这个姿势可以让已经流出的血液顺利从鼻孔排出,避免倒流。就像处理打翻的水杯,首先要防止水流到不该去的地方。第二步:捏住鼻翼。用拇指和食指捏住鼻翼(鼻子柔软的部分),向鼻中隔方向持续按压。注意是按压整个鼻翼区域,而不是仅仅捏住鼻尖。想象你要把两片面包压在一起做成三明治那样用力。保持这个姿势10~15分钟,期间不要松手检查是否止血,这就像煮开水时反复掀开锅盖只会延长煮沸时间。第三步:冷敷辅助。在按压的同时,可以用冰袋或冷毛巾敷在额头和鼻根部。低温能使血管收缩,就像交通管制可以减少车流量一样,帮助减缓出血。但切记不要直接把冰块塞进鼻孔,那会造成更多伤害。
大多数情况下,经过这三步处理,鼻出血会在15分钟内停止。如果超过20分钟仍未止血,或者出血量大、伴有头晕等症状,就要立即就医了。
3. 止血后的护理与预防,让鼻子更健康
成功止血后,护理工作同样重要。首先,24小时内避免擤鼻子、剧烈运动或弯腰提重物,这些动作都可能导致血管再次破裂。就像刚修补好的道路需要时间固化一样,伤口也需要时间愈合。
保持鼻腔湿润是预防复发的关键。可以使用生理盐水喷鼻或涂抹少量凡士林在鼻前庭。室内干燥时,放盆水或使用加湿器也很有帮助。想象一下,湿润的土壤不容易开裂,鼻腔黏膜也是如此。
对于容易鼻出血的人群,日常预防很重要:改掉挖鼻孔的习惯;控制好血压;饮食中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和K的食物,如柑橘类水果和绿叶蔬菜,它们就像血管的"营养师",能增强血管弹性;冬季戴口罩既能保暖又能保持鼻腔湿度。
特别提醒家长朋友们,孩子流鼻血很常见,但你们的镇定会直接影响孩子的情绪。用游戏的方式教孩子“三步法”,比如“我们来玩木头人游戏,捏住鼻子数到300”。记住,反复大量鼻出血(一周超过2次)应及时就医排查原因。
4.这些情况要警惕,及时就医莫迟疑
虽然大部分鼻出血是良性的,但某些情况可能提示严重问题。如果出现以下任何一种情况,请立即就医:出血持续超过20分钟;出血量大到影响呼吸;因失血出现面色苍白、冷汗、心悸等休克表现;出血伴有严重头痛或视力改变;近期头部外伤后的鼻出血;已知有血液病或长期服用抗凝药物时的出血。
作为护理人员,我见过太多因不当处理导致问题加重的案例,也见证了正确方法带来的安心。记住这个简单的“三步法”,你就能在鼻出血时从容应对。健康无小事,但也不必过度担忧,掌握正确知识,你我都能做自己和家人的健康守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