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广播电视报由四川广播电视台主管,是优秀的省级媒体平台,平台汇聚全国名医,展示优秀科普内容,促进社会健康知识普及,提升全民健康素养,科学普及、健康同行是我们平台的使命和目标!
当前时间:2025年08月26日 星期二
幽门螺杆菌阳性怎么办?

作者:李红彦

旺苍县普济镇卫生院 发布时间:2025-05-23 15:41:11623次浏览[发表证书]

你是否在体检报告中看到“幽门螺杆菌阳性”而感到疑感甚至担忧?幽门螺杆菌是一种常见的胃部细菌感染,与慢性胃炎、胃溃疡乃至胃癌密切相关。了解它、重视它、科学应对它,是守护胃健康的第一步。

1.幽门螺杆菌的概述

幽门螺杆菌是一种寄生在人体胃黏膜中的螺旋状细菌,是全球最常见的慢性感染之一。它可以引起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甚至与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感染通常通过口口或粪口传播,许多患者在感染初期无明显症状,因此容易被忽视。了解幽门螺杆菌并及时检测与治疗,对于保护胃部健康至关重要。

2.幽门螺杆菌阳性是怎么回事

幽门螺杆菌阳性是指在体检或就诊过程中,通过呼气试验、粪便抗原检测、血清抗体或胃镜活检等方式,检测出体内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它意味着这种细菌正在或曾经寄生于胃黏膜,可能正在引发或潜伏导致胃部疾病。幽门螺杆菌能够在强酸环境下生存,通过分泌酶类破坏胃黏膜屏障,引发炎症反应,从而导致慢性胃炎、胃溃疡,甚至与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一旦被确诊为幽门螺杆菌阳性,并不代表马上就会出现严重疾病,但也不应掉以轻心。医生通常会根据患者是否有症状、是否存在胃病史或胃癌家族史等因素,综合评估是否需要进行根除治疗。值得注意的是,幽门螺杆菌具有传染性,家庭成员之间容易交叉感染,因此在发现感染后,建议家属同步筛查,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规范治疗和预防。

3.幽门螺杆菌阳性后怎么办

(1)寻求专业评估,决定是否需要治疗。并非所有幽门螺杆菌阳性的患者都必须立即接受根除治疗。是否需要治疗需结合多种因素判断,如是否有胃炎、胃溃疡、胃癌家族史,或是长期胃部不适等症状。对于已经出现消化性溃疡、胃黏膜委缩、糜烂性胃炎、胃癌前病变等情况的患者,根除治疗是明确建议的;而对于无明显症状、无消化系统疾病史的年轻人,有时医生也会建议暂时观察或随访。最重要的是,不要自行判断和盲目用药,应尽快就诊,由消化内科医生根据体质、病情和个人风险做出科学决策。(2)接受规范的药物治疗,按时按量服药。一旦医生评估需要根除幽门螺杆菌,将会根据患者体质、药物耐受性及是否有耐药情况,开具个性化的治疗方案。目前我国常用的方案是“四联疗法”,即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两种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和铋剂联合使用,疗程通常为1014天。治疗期间必须严格按照医嘱服药,不得漏服或提前停药,以避免治疗失败或产生抗药性。即使症状缓解,也要完成整个疗程,确保菌体彻底被清除,否则可能会造成复发甚至加重病情。(3)治疗结束后必须复查,确认是否根除成功。很多患者在服药结束后会觉得症状改善就万事大吉,其实这是个误区。幽门螺杆菌具有较强的生存能力,部分患者即使接受了标准治疗,仍有根除失败的可能。因此,必须在停药4周后复查(常用呼气试验),以确认是否真正清除。如果复查仍为阳性,则需进一步检测是否存在耐药,并调整用药方案进行二次治疗。忽略复查不仅可能让病菌卷土重来,还可能耽误胃部潜在疾病的治疗时机。(4)养成良好生活习惯,预防再次感染和传播。幽门螺杆菌具有传染性,尤其在家庭成员之间易通过共餐、共用餐具等途径传播。因此,即使成功根除,也应在日常生活中采取预防措施,如分餐制、使用公筷公勺、避免口对口喂食等。此外,注意饮食卫生,避免生食、不洁水源,以及不要共用牙具等私人物品,也都是预防再感染的关键。如果家庭中有其他成员也被确诊感染,建议同时治疗,以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饮食上也应以清淡、易消化为主,少食辛辣、油腻及刺激性食物,保护胃黏膜,加速胃部修复。

总之,幽门螺杆菌阳性并不可怕,关键在于早发现、早评估、早规范治疗。遵医嘱按时服药、坚持复查、保持良好生活习惯,不仅能洁除病菌,也能预防胃病的反复和恶化。守护胃健康,从科学对待幽门螺杆菌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