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甜蜜的烦恼:认识妊娠糖尿病
怀孕本应是充满喜悦的旅程,但当医生告知“血糖偏高”时,许多准妈妈会感到困惑和担忧。妊娠糖尿病(GDM)是指在妊娠期间首次发现或被诊断的糖代谢异常,通常在孕24~28周筛查发现。这种情况其实并不罕见,我国约有15%的孕妇会面临这个“甜蜜的负担”。
妊娠糖尿病的发生与孕期激素变化密切相关。胎盘分泌的激素会对抗胰岛素的作用,导致胰岛素抵抗增强。当胰腺无法分泌足够的胰岛素来代偿时,血糖就会升高。
虽然大多数情况下分娩后血糖会恢复正常,但孕期若不加以控制,可能增加巨大儿、早产、新生儿低血糖等风险,对母婴健康都不利。
2.饮食管理:吃对不吃少
许多“糖妈”第一个疑问就是:“我是不是要饿肚子了?”其实,妊娠糖尿病饮食管理的核心是“合理选择”而非“单纯减少”。科学饮食既能保证胎儿营养,又能维持血糖平稳。
3.碳水化合物选择有讲究
碳水化合物是血糖的主要来源,但完全不吃会导致酮体升高。建议每天摄入175g左右,选择低血糖指数(GI)的食物:全谷物(燕麦、糙米、全麦面包)、豆类、大部分蔬菜。避免精制糖、白面包、白米饭等高GI食物,这些会使血糖快速升高。(1)蛋白质要充足。蛋白质对胎儿发育至关重要,每天需要71g左右。优选鱼类(每周2~3次)、禽肉、蛋类、豆制品。红肉适量,加工肉制品尽量少吃。(2)健康脂肪不可少。选择不饱和脂肪酸:橄榄油、坚果、牛油果、深海鱼。限制饱和脂肪(动物油、奶油)和反式脂肪(油炸食品、糕点)。(3)进餐方式有技巧。采用“三餐+三加餐”模式,少量多餐能避免血糖大幅波动。早餐后血糖最难控制,可减少碳水比例,增加蛋白质。晚餐不宜过晚,睡前可适量加餐(如一杯牛奶、几片全麦饼干)预防夜间低血糖。
4.运动处方:安全有效的控糖良方
运动是妊娠糖尿病管理的另一重要手段。适当运动可以增加胰岛素敏感性,帮助控制血糖,还能改善孕期不适、为分娩做准备。
(1)推荐运动方式。步行:最安全便捷,每天30分钟,可分次完成。孕妇瑜伽:改善柔韧性,缓解压力。水中运动:减轻关节负担。固定自行车:低冲击有氧运动。
(2)运动注意事项。避免仰卧位运动(孕中期后)。运动前后监测血糖,预防低血糖。携带快速升糖食品(如果汁、糖果)。避免高温、高湿度环境运动。出现头晕、腹痛、阴道流血等立即停止。(3)运动禁忌症。前置胎盘、宫颈机能不全、早产风险、严重心肺疾病等情况需避免运动,务必遵医嘱。血糖监测:知己知彼的必备技能。自我血糖监测是管理妊娠糖尿病的重要环节。通常需要监测空腹和三餐后2小时血糖,医生会根据情况制定个性化监测方案。(4)血糖控制目标。空腹血糖≤5.3mmol/L。餐后1小时血糖≤7.8mmol/L。餐后2小时血糖≤6.7mmol/L。(5)监测技巧。洗手后再采血,避免残留糖分影响结果。轮换采血部位(手指两侧)。记录饮食、运动和血糖值,复诊时带给医生参考。如果通过饮食运动管理1~2周后,血糖仍不达标,可能需要胰岛素治疗。胰岛素不会通过胎盘,对胎儿安全,准妈妈不必过度担忧。
5.特殊情况应对
(1)外出就餐攻略。优先选择清蒸、炖煮的菜肴;避免勾芡、糖醋等含糖高的菜品;米饭控制在一小碗,或用杂粮替代;随身携带坚果、无糖酸奶等健康零食。(2)应对饥饿感。先喝一杯水,有时口渴会被误认为饥饿;选择高纤维食物增加饱腹感;适量增加蛋白质摄入;分散注意力,如散步、阅读。(3)处理低血糖。当血糖<3.9mmol/L或出现心慌、出汗、手抖等症状时:立即进食15g快速碳水化合物(如半杯果汁、3~4颗糖果);15分钟后复测血糖,如仍低可重复;下一餐适当提前,避免再次低血糖。(4)产后随访与预防。大多数妊娠糖尿病在分娩后会恢复正常,但这类女性未来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明显增加。建议:产后6~12周进行75g糖耐量试验;之后每1~3年筛查一次糖尿病;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均衡饮食、规律运动、控制体重。(5)计划再次怀孕前检查血糖。妊娠糖尿病虽然需要额外关注,但通过科学的饮食运动管理,绝大多数“糖妈”都能顺利度过孕期,迎来健康的宝宝。记住,您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产科医生、营养师、糖尿病教育者都是您的坚强后盾。用知识和行动守护自己和宝宝的健康,这段特别的旅程终将成为难忘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