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糖尿病是影响当今孕妇及其家庭的高发疾病之一,其发病呈现逐年升高的趋势。大多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无明显自觉症状,但妊娠合并糖尿病会直接危及孕妇及胎儿的健康。
1.什么是妊娠期糖尿病?
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是指妊娠前糖代谢正常,妊娠期才出现的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多发于妊娠中、晚期,多由于妊娠中晚期孕妇体内拮抗胰岛素物质增加,导致孕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随孕周增加而下降所引起,一般患者于产后血糖可恢复至正常水平,但部分患者产后仍残留糖耐量异常情况甚至发生2型糖尿病。
2.隐形威胁:对母婴的影响
妊娠期糖尿病的“隐形”之处在于其初期多无典型症状,但对母婴健康却可能造成多方面威胁:
(1)孕妇。孕期高血压和子痫前期的发生风险增加:GDM容易并发高血压疾病,可能使孕妇妊娠结局恶化;羊水过多:易导致胎膜早破、早产;分娩方式:因胎儿偏大,分娩时容易难产、产道损伤,手术概率增加;远期患糖尿病的可能性增加:约17~63%的GDM患者发展为2型糖尿病。(2)胎儿及新生儿。巨大儿发生率升高,胎儿发育过度,难产发生率增加;新生儿低血糖症:产后高胰岛素浓度,易发生低血糖症;新生儿黄疸、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等并发症:发生率增高;成年后发生肥胖及代谢异常的概率增加:胎儿在母体的代谢编程异常受到母体高血糖的影响。
3.哪些人属于高风险人群?
了解高危因素有助于早期识别、提前干预。下列情况的孕妇属于GDM高风险人群:年龄≥35岁;存在超重或肥胖(BMI≥25 kg/m:);有2型糖尿病家族史;既往妊娠期糖尿病史;曾生育巨大儿(出生体重≥4公斤);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存在不明原因胎停、胎死宫内史。
4.科学筛查与诊断标准
(1)筛查时间:通常在孕24-28周进行糖耐量试验(OGTT)筛查,对于高风险孕妇,可在孕早期进行一次初筛。(2)诊断方法:我国常用75克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作为诊断标准:空腹血糖≥
5.1 mmol/L;1小时血糖≥10.0 mmol/L;2小时血糖≥8.5 mmol/L。任意一项达到或超过上述标准即可诊断为GDM。
5.积极干预是关键
妊娠期糖尿病的干预目标是:控制血糖、避免并发症、保障母婴安全。干预措施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饮食管理。控制总能量摄入,避免高糖、高脂饮食;合理分配碳水化合物:主食不过量,增加膳食纤维;少量多餐:每天5~6餐,稳定血糖波动;避免甜点、含糖饮料、油炸食物。建议在营养师指导下,制定个体化食谱。(2)适度运动。每餐30分钟后进行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孕妇瑜伽),有助于改善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血糖。(3)血糖监测。根据每日自己检查血糖(空腹及餐后2小时)了解控制情况:空腹血糖<5.3mmol/L;2小时后餐后<6.7mmol/L。如生活方式治疗尚不能控制,应在医师的指导下开始胰岛素治疗,口服药物一般不主张在孕期应用。
6.孕期护理与分娩管理
(1)孕期密切监护。每2周产检,评估胎儿生长、羊水量;必要时行超声评估胎儿体重;密切观察高血压、尿蛋白等合并症状。(2)分娩方式与时机。大多数GDM孕妇可顺产,但若胎儿偏大(尤其估计胎儿体重>4250g)、存在产道不利因素,建议选择剖宫产。分娩时机应根据血糖控制及胎盘功能综合判断,避免过期妊娠。(3)产后随访。分娩后6-12周复查糖耐量,若恢复正常,仍需每年监测血糖,以防发展为2型糖尿病。
7.防患于未然:孕前与孕期健康教育
源头防糖,控制孕前体重,预防孕期肥胖;早进食、勤运动,维持良好孕前状态;早接受孕期糖尿病的相关健康宣教,提高早孕时的“知信行”;早检查,早干预。
8.结语
妊娠期糖尿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忽视它带来的“隐形威胁”。通过科学的筛查、规范的管理以及健康的生活方式,大多数GDM孕妇都能顺利走完孕期旅程,保障母婴平安。
每一位准妈妈都应成为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增强防护意识,积极监测血糖,科学应对妊娠期糖尿病,为自己和宝宝的健康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