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广播电视报由四川广播电视台主管,是优秀的省级媒体平台,平台汇聚全国名医,展示优秀科普内容,促进社会健康知识普及,提升全民健康素养,科学普及、健康同行是我们平台的使命和目标!
当前时间:2025年08月01日 星期五
儿童流感高发季,中医如何保驾护航

作者:班青芸

广西平南县武林镇卫生院 临床综合科 发布时间:2025-05-09 09:26:13641次浏览[发表证书]

在流感高发的秋冬季节,儿童由于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全,成为了流感病毒的易感人群。中医凭借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特色,从预防、治疗到病后调理形成一套完整体系,能为儿童健康全方位保驾护航。以下将从中医视角解析儿童流感防治的具体策略。

1.中医对儿童流感的认识

中医将流感归为“时行感冒”范畴,认为其发病与外感时行疫毒密切相关。儿童具有“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的生理特点,卫外功能薄弱,加之寒暖不能自调、饮食不知自节,一旦遭遇流感病毒侵袭,极易发病。例如,流感初期常见发热、恶寒、头痛、咽痛等症状,中医认为是疫毒侵袭肌表,正邪交争所致;若病情进展,出现咳嗽、气喘等症,则多因肺失宣降、痰热内生。

2.中医预防流感的特色方法

1)中药预防方。中医常根据儿童体质和季节特点开具预防方剂。例如,针对平素易上火、便秘的热性体质儿童,可用金银花、薄荷、芦根等清热解毒、轻宣肺气的药材煮水代茶;对于脾胃虚弱、易出汗的儿童,可选用黄芪、白术、防风组成的玉屏风散加减,起到益气固表的作用。一般建议在流感高发期连续服用3~5天。(2)中医外治法。穴位贴敷:将辛温解表或清热解毒的中药制成膏剂,贴敷于大椎、肺俞、神阙等穴位。例如,用麻黄、细辛等药材研磨成粉,贴于大椎穴,可通过药物渗透和穴位刺激,增强机体抵抗力。穴位贴敷操作简便,适合年龄较小不配合服药的儿童,一般每次贴敷2~4小时,每周2~3次。小儿推拿:通过特定手法刺激穴位,调和气血、平衡阴阳。常用手法包括开天门、推坎宫、揉太阳以疏风解表;清肺经、清天河水以清热宣肺;揉膻中、分推肩胛骨以止咳化痰。每日推拿1次,每次15~20分钟,可在流感高发期提前进行预防性推拿。中药香囊:选用艾叶、藿香、丁香、佩兰等芳香化湿、避秽解毒的中药材,装入香囊随身携带。中药挥发的气味可刺激人体呼吸道黏膜产生抗体,增强免疫力,同时气味清新有助于安抚儿童情绪。

3.中医治疗儿童流感的方案

1)辨证用药。中医根据流感不同证型精准用药:风热犯表证:表现为高热、咽干咽痛、流黄涕,常用银翘散加减,以金银花、连翘、薄荷等疏散风热;风寒束表证:可见发热恶寒、流清涕、头痛身痛,选用荆防败毒散,用荆芥、防风、羌活等解表散寒;时疫夹滞证:多见于儿童,除发热症状外,常伴腹胀、便秘或呕吐,需在解表基础上消食导滞,可用银翘散合保和丸,加用山楂、神曲、莱菔子等药物。此外,部分中成药如小儿豉翘清热颗粒、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等。(2)特色外治辅助治疗。中药足浴:用紫苏叶、艾叶、生姜煮水,水温适宜后给儿童泡脚,通过足部穴位吸收药力,达到解表发汗、缓解症状的目的。足浴时间控制在10~15分钟,以微微汗出为佳,适合发热初期儿童。刺络放血:对于高热不退的儿童,可在中医师操作下,在少商、商阳等穴位进行刺络放血。少商为肺经井穴,商阳为大肠经井穴,放血可泄热解毒、快速退热。

4.儿童流感病后调理

流感痊愈后,儿童正气未复,脾胃功能较弱,此时调理以扶正固本、健脾和胃为主。饮食上可选用山药粥、小米红枣粥等易消化且营养丰富的食物,避免食用生冷油腻。同时,可适当服用健脾口服液、醒脾养儿颗粒等中成药,帮助恢复脾胃功能。若仍有轻微咳嗽,可用百合、银耳、梨等润肺止咳的食材煲汤饮用。

5.中医防治流感的注意事项

1)及时就医:若儿童出现持续高热不退、呼吸困难、精神萎靡等严重症状,应立即前往医院就诊。(2)合理护理:患病期间保证充足休息,及时更换汗湿衣物,避免再次受凉;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每日通风2~3次,每次30分钟左右。(3)饮食禁忌:严格控制儿童零食摄入,避免食用巧克力、糖果等高糖食物,以及炸鸡、薯条等油腻食品。

中医在儿童流感防治中融合了预防、治疗、调理的全周期理念,通过多样化的手段激发儿童自身抵抗力,减少药物副作用。家长可在中医师指导下,将中医方法融入日常生活,为孩子在流感高发季筑牢健康防线。